曾经在青岛本部海尔大学培训时,听了很多海尔强执行力文化故事,很令人感动,从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到普通员工,海尔的执行效率企业界也是很优秀的,好的服务理念加上强的执行力,造就了海尔品牌。在海尔服务是文化,执行是习惯。上下同欲,加上强执行力,这样的企业可敬,但作为海尔的竞争对手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很多老板都喜欢看《亮剑》,喜欢李云龙的角色,也喜欢强执行力的团队能在自己的企业里出现。很多写执行力的书也很畅销。事实上,强执行力仍然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个话题,很多老板也只能是望洋兴叹,最后只得接受自己企业的执行现状,慢慢习惯了,更多的是在会上提提而已。
做企业,一要有清晰的发展方向,而要有强的执行保证。
方向的清晰不仅仅是高层领导清晰,中层领导清晰,要全员清晰,全员认可,于是有了每年的各个层级的经营计划宣贯,很多都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成内心的共识和认同,这一点很要命。为什么没有达成共识呢,原因很多,但总体来看,股东,管理层,基层员工利益可能不够均衡,有人看不出完成经营计划会带给自己什么好处,另外,大家都看到完成任务会对自己有好处,但认为这是画饼充饥,这样的任务是自己不能够完成的。剩下的很多事情,很多工作,很多人就主要是在表演了,演给别人看,互相都演,演的成分越重,也就离实际完成差距更大了。
这个演的过程就是弱的执行力体现,所以,执行力弱最直接体现在一线员工,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上级管理层。一线工作中,不管是部门内部还是部门之间都要进行协调沟通,协助做事情。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推师傅和推师傅,把一些有冲劲的小伙伴,刚毕业的菜鸟们的工作热情一瓢冷水浇灭,因为职场老油条们都习惯了。
推师傅一推三六九,推的振振有词,最后实在没法推,就找个制度流程的漏洞,把事情往里一塞,很合情合理合法的就推掉了本来需要他做的事情。
来找他办事的人心里觉得有些牵强,但也觉得似乎有道理,设计流程制度,就是再着急的事也不敢吭气了,为什么?因为按制度流程办事是基本的职业素养,挑战公司的制度流程,即使把事情办成了,自己会落得啥下场也就不言自明,所以,流程制度是个筐,有了问题往里装,推三推四没问题,领导只能闷得慌。想一想,你曾碰到多少推师傅?
拖师傅总是表现的态度友好,对你非常同情理解,就是一松手表示很无奈,令你不忍和人家较真发火,否则显得自己太没修养,太不尊重同事了。
尽管你的事情已经火上房了,尽管你知道他一句话就能解决你的问题,只能郁闷而归,为了办自己的事,也只能另作他谋了。我们在一些会议上,经常听到:这个问题我们会下单独沟通,可到了会结束你找他解决问题的时候,他马上又说,我得出去办事,等我回来吧。等他回来了,他又说,正忙着给领导写个重要的文件,等会再找,你一点脾气都没有。只能仰天长叹:无奈。
企业里推师傅,拖师傅的人数和比例,与企业的执行力成反比,要执行力,首先要搞定推师傅和拖师傅。否则,执行力只能成为一个会上的务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