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庆祝活动。每当逢年过节、庆祝盛世时以舞龙来表达喜悦的心情。而王贵武龙灯別具一格,是民间文化艺术一大特色。
王贵湾,位于黄石市经济开发区汪仁镇腹地。王贵湾山青水秀,民风淳朴,它由三个生产队组成,近2000人口,在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里,传承着一项大型民间传统舞蹈活动:武龙灯。
王贵武龙灯历史悠久,在“清”崇德三年由阿公千秋创立,己传至第九代传承人。至今
己有近400年历史。相传{还是有记载?)崇德年间,关王堡四大姓玩龙,阿公千秋想:玩龙就要玩別人没玩过的新玩法和花样。他日思夜
想梦见一条大龙从王贵后坻垅飞出,二条小龙各自从王贵南、北边朱家垅和余家垅飞出。三条龙汇聚于王贵门口垴,盘旋于上空,在戏珠引导下三龙共舞,时而互相缠绕、时而各自玩耍、时而波浪翻腾、时而走螺丝圈顶,时而三进三出,生动活泼、变化万千,看得阿公是手舞足蹈,阿公梦醒后把梦中龙行线路,共舞过程画出图,反复琢磨。于是,阿公发动6岁以上的孩子学玩龙灯……
王贵武龙灯贵在一个"武"字,历代武龙人都请过当代有名的武师教习武技,民国年间孔门名师肖震子与宋门名师外号卢麻唧一道在王贵教习武功。也有王贵本族教师王全章、王全国常年教习武技:“头顶天如铁、两手押肩穴、手似绵条腰似铁、气归丹田力归根、十趾紧地抓、两腿似铁叉等多种拳理和拳势,传承
了一代又一代。武龙者个个身强力壮,灵活敏捷。在舞龙灯前,由数十名壮汉出场表演; 单棍、双棍、八仙棍、龙棍等把舞龙和武术相融合,以文育武,武中谋术、术里创龙。不仅对技艺要求极高,而且协调性要极强,龙头行一步,龙尾跑十步,开创了"武龙灯"先河。
小时我问父亲一个奇怪问题,王贵武龙灯怎么只传男不传女。于是父亲为我讲述了一个传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学生娃上学,看见地上有一个虫蛋,他将它装在书包里。后来,虫蛋变成了一条小青蛇。他天天上学带着
它,每天喂饭,小青蛇慢慢长大变成了小青龙。父母知道后逼着他把小青龙放了。他只好对小青龙说:“你要离开我了。”小青龙说:
“你以后遇到什么灾难,就大喊三声;龙救我。”说毕,小青龙便走了。十年过去了,学生娃进京考状元时,遇上大雨。眼前一条大河隔断了进京的路。他猛然想起了小青龙临走时对他说的话,便大喊三声:龙救我!随着喊
声,河里起来一个黑隆隆的东西,在河上架了一道桥。他赶紧从桥上走过去。这次,他考上状元,被皇上招了驸马,后来当了宰相。
又过了几十年,他带着夫人告老返乡,那
条河又涨了大水。他又想起了小青龙的话,大喊三声:龙救我!一会儿桥又出现了。他带着夫人上了桥。刚走到桥中腰,龙发现了女人,它为难了,按天宫的条律,龙身上是不准站女人的。谁不守天规,就要被斩!青龙为了报答状元的救命恩情,还是让他们走过去。他们刚过河,河水就变成了红色。龙被斩了。
人们为了不忘这条最讲仁义的龙,用玩龙灯来纪念它,而且只准男的玩,不准女的 参加。
听完故事我为讲仁义的青龙唏嘘不已!
王贵武龙灯由三条长龙组成,全长350米,105节,节节带灯。武龙者统一着装,头扎彩布,身着彩衣服饰,脚穿溥底武生快靴,先由喇叭队奏响龙灯调,大型赛金锣鸣锣开道,锣鼓齐呜,随之是金童高举龙门、龙牌,接着是天狮子出场,戏珠、大龙紧随而出,中间是锣鼓队,接着两条小龙,最后是锣鼓喇叭队压阵,由400多人组成的武龙队,声势浩大,绵延一二公里。玩龙开始时,锣鼓喧天、喇叭齐呜、龙灯调响彻云宵。300余壮汉同时舞动三条巨龙,宛如蛟龙出海;有时三进三出、有时翻江倒海、有时腾空盘旋,卷起万朵祥云,时而飞龙在天,时而火龙腾飞、时而蟠龙闹海,翻起千层浪花;时而卧龙寻珠,时而神龙探路,时而三龙戏珠,左右摆动时如行云流水,武龙动作快如闪电,千变万化,令人目不暇接,王贵武龙灯精湛的技艺和热闹场景,引来围观的群众达万人之上。
王贵武龙灯在当地流传甚广,将祈福与健康娱乐融为一体,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正月十五去各村庄送福、保平安。家家户户设香
案,燃放烟花、鞭炮迎龙。龙是百姓祟拜的神物,小孩在龙身下钻来钻去,以求庇护,村
民们喜笑颜开。每年春节期间在汪仁镇各姓氏
宗门处送福公演活动。1985年在黄石市人民
体育馆进行公演,2016年参与湖北省(黄石)首届园博会公益性展演。
王贵武龙灯规模巨大,气势磅礴,其表演艺术形式独一无二。这一传统文化己成功申请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己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保护项目,现争取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库。
王贵武龙灯世代传承,愿王贵武龙灯这个民间瑰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闪耀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