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的两件小事

许倬云先生去了。

有两件有关许倬云的事情我印象深刻。第一件是他在书中写到过王小波:“匹兹堡的学生中,我跟小波是缘分,我还是很想念他。”

老先生说,王小波是个有血性的人,诚实、热情,而且相当聪明。“每个星期三我跟他谈一个下午,东拉西扯,什么都谈,反正他提问题我就回答,我不是给他答案,是教他怎么思考。”

他说王小波坐无坐相,站无站相,“我说他是‘惫懒相’,站着歪歪倒倒,坐在那里,他的脚翘在桌子上,我的脚也翘在桌子上。”

后来,许倬云推荐了王小波的文章在台湾《联合报》发表,获得了中篇小说奖,拿了二十几万台币,在大陆相当于四五万元人民币,在九十年代是很高了。

于是王小波就成为一个专业作家,买了电脑,不再上班。可以看到,许倬云对王小波的影响是很大的。

另外一件事,是听他聊起父母与家乡。当老先生卸下历史的重负时,眼底就只剩下柔软了。

他说:“我死了要埋葬在家乡,坟地买好了,碑也刻了,就在父母墓旁,父母走时吩咐过,我对他们有承诺,将来我们会回去的。”

褪去历史学家的衣冠,那一刻他又轻声念着:“我想念父母,明知死后无灵,那我宁可相信梦里见到的他们是真的在那儿。”

看这一段时我几乎要泪下,哪怕年事已高,在亲情面前,老先生还是一位渴望被父母疼爱的孩子。无论活到多大,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思念都不会消散。

看许倬云的书和视频,就有种老爷爷搬个小板凳坐在你面前,给你讲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是很宏大,但也别老觉得自己渺小,“再宏大的历史也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老先生对我们有寄语,他说:“年轻人左右不了时代的发展,但不可以任由时代乱流支配自己的人生。”他开了视频号,开了微博,要将心中的情、胸中的块垒尽力说给我们听,通过文字、影像影响了很多很多年轻人,我也因此受益。

开阔者自有开阔者的行处。今天许倬云先生走了,感谢还有思想长留人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