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分享一个自己对于“居民楼电梯广告”的观察。
以我居住的北京某小区为例,最近一年的广告风格和趋势,我概括为“越来越魔性化“。
大概是自从去年“某某旅拍”推出了魔性洗脑,机械循环的说唱广告开始,许多商家似乎找到了“标杆”,拍的广告都开始魔性起来了。
据我观察大致分为两种:
1、找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歌,把自己产品特色唱出来。
最近看到的广告有某某峰装修、某笛(咽喉药)、某氧医美、某辅导、某妮2+1等。
这大概类似于华杉老师的文化母体与品牌寄生吧,把广告诉求寄生在熟悉的歌曲旋律上,降低记忆成本。
2、重复重复重复,如某某直聘、某豚家、某查查等。
广告画面大多是一群亢奋的人,用力、大声、反复喊出广告产品的名字和特色。
对于以上两种广告形式我个人挺不喜欢的,也很困惑。
感觉更像是视听暴力,不仅风格趋同,而且画面缺少美感,文字缺少质感。
有些根本不考虑品牌自身的调性,只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广告信息强行塞进乘梯人耳中。
我自认为还算有些鉴赏力和审美力,平时也喜欢观察推敲文案和广告创意,遇到好的作品会拍手叫绝。
但是我每次上下班乘梯,看到这些粗糙的广告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甚至多次产生砸广告屏幕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