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18载,从当初的激情满怀,壮志凌云,到今日的循规蹈距,人云亦云,最怀念的是初始的那份激情和冲动。
2014年10月25-26日,“引领教师智慧成长——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教育思想专题会”在金华市站前小学进行。魏书生,原本只有初中学历的退伍军人,靠自学和实践从一位农村中学教师成为全国闻名的教育改革家。魏老师谈话,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宏论一泻,语惊四座,其感染力、穿透力、影响力是其他人的谈话所罕见能及的。他对人生的感悟,深邃的思想,平实的事件,幽默的语言,从容不迫的心态,不仅具有震撼力,更有强烈的感染力。魏老师谈话,笔挺直立,精气神十足。讲座中还出现许多口号,比如“停止攀比,回归内心,超越自我,尽职尽责,敬业乐业”;“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松、静、匀、乐”等,这些口号和顺口溜简单易懂,蕴含哲理。看到一位名师成长的经历与感悟,从中可以寻觅当年我的影迹。但此刻的我激情早已烟消云散,或深藏于心底。我如饥似渴,全神贯注的吸收着魏老师的教育思想,欲罢不能,走出会场的那一刻,我长叹一口气,闭上眼,探寻我与名师之间的巨大鸿沟究竟在哪里?
奔波忙碌中丧失了激情。2002年从师范大学毕业到踏上三尺讲台,我对中学校园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好奇。那时的我精力充沛,激情无限,每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启承,课后也注意反思得失,并撰写记录。普通话不标准的我还给学生一个记录本,让他们记下我每节课的错误发音。每次大型考试结束,我都会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给我提意见,出点子。我经常去听学校何正中,徐俊武,赵文靖,吴昂俊等几位老师的课,充分吸取养分为我所用。我也经常利用周末空闲时间去逛书店,向书本学习,武义的几个书店的营业员几乎都认识我了。还曾多次周末到浙师大的书店购书,从教学方法论,教师口才,班主任管理,几乎是来者不拒,如饥似渴。2006年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孩子,也接任了班主任。忙是每天的主题,累是最真切的感受。人愈多时候为班级事务劳累,找学生谈心交流沟通,班里空课档,作为班主任又责无旁贷顶上。渐渐地,我很少再有时间静下心读书学习,宝贵的激情逐渐消失,我仅是以一颗责任心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听了魏书生的讲座,我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不由想起有句话这样写道:如果你是一位真正对学生生命成长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你就必然会自觉地不断提升自我。而我仅是表面上,口头上对学生负责,一个不学习成长的教师,怎能引领学生成长进步呢?
缺乏坚持成长的恒心毅力。课堂教学改革,根本目的是还课堂于学生,充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教学当初,也深刻懂得这个道理。尝试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我曾深入学习思考。2003年春季,江苏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到武义授课,我曾记录了满满几大页纸。回到学校,我也开始了大规模的试验,精心去设计课堂教学,课堂上我尽量少讲,每堂课讲解不超过10分钟,当天的作业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虽然讲的少,但效率高,学生的成绩也不断提升,学生开始爱上了数学课堂。回想起,那个时候也是师生关系最融洽的一段。很可惜,后来到了新的班级,我又开始满堂灌,大讲特讲,害怕学生听不懂,课下又布置大量作业。我自己的课堂缺少激情,味同嚼蜡,我自己也开始鄙视自己了。而能超越自我的每一位名师都是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保持初心。
缺乏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试想一位不读书,不看报,仅凭一本老教案十几年如一日糊弄。如此教学的教师究竟能有多大的课堂魅力?而同时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缺乏创造性,只会照本宣科,那么孩子的创造性就会被扼杀在创新的摇篮里。这些年,信息技术高速发达,大千世界,咫尺天涯。电脑,手机的应用。信息的来源途径多样化,能够静下心来捧一卷书读的人该是凤毛麟角。说实话,我也常沉迷于电脑,手机的诱惑,醉心于那些短平快的信息之中,只是不觉中迷失了自我,变得人云亦云混日子,得过且过了。但凡名师,都有一股不服输,不甘人后的拼劲。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就是代表这个人,积极的态度成就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人生。
教师生涯一晃18年过去了,回首这一路艰辛。有时真的很感慨,希望我能永持初心,永保激情,勤奋读书,努力思考,做一个能超越自我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