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突发奇想,想读《中庸》,我读的是张居正注解版,一口气把上篇都读完了。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再思考一下,
故成此文集。
中庸,很多人理解是和稀泥,圆滑、妥协之道。其实它说的是“合适”,就是“刚刚好“,不是非黑即白的情况,而是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对人对己对环境都有好处,是一种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状态。
经常有人说: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到底是什么呢?是命运吗?是到了50岁,你就保持现状,得认命了吗?我觉得不是。
天命,就是天的命令,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汉书董仲舒传对策》说:‘’天令之谓命‘’;朱熹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是说天所赋予的气与理的时候,也必然赋予了与之相符的使命。
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上天预定的规律是世界的本性;遵循天性就是道,沿着世界的本性来行事是正确的方法;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学习正确方法的过程称为教育。可见,人对于天命并不是无所作为,可以主动学习,主动接受教育。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道这个东西,永远不会离开,如果可以离开的,就不是道。想一想,我们追求的功名利禄,是不是道?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它们是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东西,答案大家就知道了。
君子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会谨慎小心,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因为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发现问题的。最微细得看不见的事物,才最容易显露的。例如最近有一部热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因此,君子要特别谨慎一个人独居的时候。也就说,道是心中的事情,道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假装很努力,做样子的人,是离道很远的。一个人心中必须具有某种信念,这样才可能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说话做事也符合道规,这是一种非常崇高的境界。所以会有“君子慎独”的说法,我们生活中也讨厌那种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的人。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一部分,讲的是情绪。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如果没有发生,就是中,心情平静无偏无倚,如果发生,但有节制、适度,就是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本源,和,是就是我们追求的通常之道。如果达到了这种中和,那么就会各安其位,万物蓬勃发展。
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我们就能心情舒畅的做很多事,一旦有了情绪,有的人选择了发泄与放纵,这就离中和非常远,什么事儿也难做成。如果我们可以学习如何识别情绪,表达情绪,那么真的是会一切和谐共生,人也有了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