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良”意为“拖尾”即半个波浪之形,“渚”意为水中可居住的小洲。“良渚”字面意义就是“形状如半个波浪的小洲”。
想象一下,五千年前,一个河湖遍布的水乡泽国,良渚人划着小船在水中穿过,河道内舟楫穿梭,河道上茅屋相望。好不惬意安然!
良渚遗址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瓶窑镇及周边地区,是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心的遗址群。遗址年代为公元前3300~公元前2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良渚文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遗址。
北京时间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发现
1936年,施昕更在良渚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施昕更成为良渚遗址的第一个发现者,是探索良渚文化和良渚文明的先驱。
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称。
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璧等玉礼器,将长期被视为"周汉古玉"的良渚玉器放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标。
这件玉琮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装饰性线刻细若游丝,琮体的四面四角都用浮雕技法雕刻了神人兽面纹,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玉琮王。根据《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琮是一种用来祭祀地神的礼器。看良渚文化的玉琮, 它的形状内圆外方,中间为圆孔。专家们推测,它可能是原始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方象征着地,圆象征着天,琮具有方圆,正是象征天地的贯穿。在当时,每当丰收或祭日时,就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良渚先民就用它来与天地神灵沟通。因此,玉琮是良渚人所用的宗教法器。
后续十几年来,浙江考古工作者在良渚、瓶窑一带相继发现了反山显贵者墓地,瑶山、汇观山祭坛与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筑基址,塘山"土垣"等大型遗址,以及一大批良渚时期的村落遗址和墓地。学者们称之为"良渚遗址",它是整个良渚文化的中心,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片"圣地"。
2007年,考古学家又发现以莫角山宫殿为中心的四周还有一圈环绕的城墙。这个大发现标志着在七十年考古历程中,继发现良渚遗址、命名良渚文化后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确立了良渚文明。
2015年,相关部门确认在良渚古城外围的北面和西面, 存在着一个由秋坞、石坞、蜜蜂弄等10条堤坝以及长约5km的塘山长堤共计11条坝体共同构成的古代水利系统。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兼具防洪、防潮、航运、灌溉和滩涂围垦等综合功能。这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 也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
延续
良渚古城由四个相对独立的遗址片区组成,完整包含了良渚先民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层级复杂的分等级目的和祭坛,已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以及与人工遗存具有直接关联的自然山水的历史环境要素。
有位作家曾经赞美到:"良与渚的组合,即是美好的水中之小洲!如一首优美的诗,似一幅清丽的画…… 也许是因了她的美好,才逗引史前时代的先民们在这里落脚;也许是因了先民们的耕耘开拓,才使这儿有这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