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
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的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这个观点近来在微博等网络媒体上屡见不鲜,所以并不是特别的新鲜,但是想到钱钟书先生是在近一百年前写下这个观点,难免不会惊叹他敏锐的洞察力。就我现在接触到的小孩子,我发现他们中间有着惊人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借助网络,电视,电影了解到了很多“成熟”的事情,有时会有点语出惊人,但是他们还是被小猪佩奇,汪汪队,熊大熊二这些动画片深深吸引着,保留着自己的纯真和简单。他们总会记住大人们说的话,记住大人们的承诺,所以当他们来向我求证某句话是什么意思,或者要我兑现我自己说过得话,我都会非常仔细的选择语言,也会竭尽所能实现自己说过的话,我在想这是他们同真实世界接触的开端,我需要负责人的告诉他们承诺的含义,也会要求他们兑现自己的承诺,也许以后他们会遇到众多不守承诺的事情,我也希望他们能够记住承诺的力量。就像是先生说的,小孩子的世界是我们大人创造出的。
释文盲
有一种人,不知好坏,不辨善恶,仿佛色盲者的不分青红皂白,可以说是害着价值盲的病。
色盲决不学绘画,文盲却有时谈文学,而且谈得还特别起劲。
读先生的文字总是难免会战战兢兢的,就怕一不小心自己成了先生笔下的“文人”。只知读书而不知为什么读书,只知读书挣钱,不知读书的本意是为更好的为人。时间一定,不多不少,在读书的时间上花的长了,自然做的事情就少了,而如果不读书,则总是不自觉陷在现实的琐碎中,少了豁达的心态。自知时常陷入思想的困境里,所以总是会隔段时间看看别人对社会的观察,而为了避免自己跟着别人的舆论走,也就时常在生活中实践从而检验真假。文盲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贬义词,我现在珍惜这个词,时常以这个词自省,别一不小心陷入“文盲”。
论文人
文人是可嘉奖的,因为他虚心,知道上进,并不拿身份,并不安本分。真的,文人对于自己,有时比旁人对于他还看得轻贱;他只恨自己是个文人,并且不惜费话,费力,费时,费纸来证明他不愿意做文人,不满意做文人。
至于一般文人,老实说,对于文学并不爱好,并无擅长。他们弄文学,仿佛旧小说里的良家女子做娼妓,据说是出于不甚得已,无可奈何。只要有机会让他们跳出火坑,此等可造之才无不废书投笔,改行从良。
如果在读初高中的时候有细心听语文老师讲课的人,一定会对上面描述的情况很是熟悉,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人就是诗圣“杜甫”。一生抱负只为报效祖国,却总是郁郁不得志。中国文人总是想在仕途上,战场上一展抱负,但实现了这个理想的却是少数。当下中国社会太平,而社会建设急需有见识有才学的文人作文化改革和教育,这样的人才缺乏但是又不受重视,就看每年大学中文系,历史系,政治系招生情况以及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就知道,有才学的文人真正是极度缺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