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我的意料,百年孤独不是一本枯燥的心理书籍,而是一个家庭百年的故事。
我不禁想起一个视频《一分钟看完一个人的一生》,人都是空身而来空身而去,就如一缕烟,仅仅只是在这世上走了一遭,只是每个人留下的痕迹不同,却又像角落里路过的蚂蚁那样不被注意。
一个家庭的百年,每一代都逃不出宿命,就像是一场轮回,一个圆,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是取名的祸患?是家族的诅咒?还是刻在遗传信息里亘古不变的命运?你无法可想,也想不出来。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简单的一句话,却像是命运轮回的开始。这本书里的人物,也因为名字而启动命运的齿轮;抛开书来谈,我个人认为,名字不过是一个代号罢了。一个人不会因为他叫拿破仑,就成为拿破仑。
对于里面的伦理关系,我看得晕乎乎的,却又刺耳醒目,令人受到惊吓。人的欲望,还真是一念成魔,陷入深渊万劫不复之地。除了感情,难道就不能有其他令人着迷的东西吗?我从感性的人物中看到了毁灭,理性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的。很多不好的事情,做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三四次,不管几次,终究是感性冲破了理性,呵。
爱是克制,这就是理性吗?克制到了极点会不会崩溃呢?不如从好的方面去释放它。记得某品牌的香氛专家也坦然承认香水激起了人的欲望,这也是香水的必要效果,因为“人也是动物”。一个物种的起源与灭绝,是复杂的。
也是奇怪,这书名叫《百年孤独》,我却未从中体会到“孤独”,我的感受是死寂,麻木可怖,寂寥而又令人绝望。即便是亲人,在布恩迪亚家族里也会变得彼此陌生。我很流畅地读完全书,也不觉记不住人名,每个人物特点突出且命运相似,正如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孤独的人会让自己陷入麻木吗,还是我所理解的孤独不太一样?百年孤独给我最大的感受不是孤独,而是埋藏在骨子里的无奈与叹息,尤其是结尾处的消亡,阿玛兰妲和奥雷里亚诺疯狂的举措是他们的错误吗?面对诱惑克制不住自己,这是命运的必然吗?洞悉未来之后的阿尔卡蒂奥也因此变得不能自理。
魔幻,这本书真的魔幻,魔幻中也映照出现实。可是命运这个东西,命是死的,运是活的。我们无法改变自己既定的命,但是运是需要我们自己争取的,越努力,越幸运。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跌倒,也要抓起一把沙,再爬起来。
上校的小金鱼,是他与孤独。鲁迅有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看着他反反复复铸造和融化小金鱼,眼里只有小金鱼,开始我想,他或许会忘了痛苦,或许能找到新的出路,直到他死亡我还没晃过神来。这和《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不同,阿甘专心做一件事并且不带有目的性于是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而布恩迪亚上校虽然也只做一件事,但在我现在看来他就是逃避,寻求一座象牙塔把自己关在里面,是麻木而避世的行为;阿甘是积极面对一切,一生都跑在路上,一个人也能跑着,干一样精一样,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有一颗赤忱之心。
丽贝卡,在我眼里是一个完整的人,她不是家族里的一个符号,是一个路过的人,尽管作者给她一个凄凉的结局,我却认为她是相对圆满的。比起家族里代代的爱而不得和乱史,只有她是得到了完整的爱。她的行为很挣扎,但是她在爱情之前被家人爱着,也曾经拥有过爱情,即便最后孤独到消亡。
蕾梅黛丝,我真的不明白她的婚姻,她还那么小,她像个天使般美丽,她还是个孩子,却要生孩子。
记得英语街里面说马尔克斯的小说《追忆似水华年》将要拍成电影了,但马尔克斯曾经拒绝将《百年孤独》拍成电影,据说是拍不出来,仅是开头的镜头就难以把握。
《梵高先生》里面那句歌词:“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我很赞同。学会与自己独处,学会与自己达成和解,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孤独的人也能变得优秀。做研究的人要耐得住寂寞,学习是一场一个人的修行。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