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百喻经第十七天----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小儿争分别毛喻、医治脊偻喻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    譬如野干,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 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遥见风吹大树,枝柯动摇上下,便言唤我,寻来树下。愚痴弟子,亦复如是。已得出家,得近师长,以小呵责, 即便逃走。复于后时,遇恶知识,恼乱不已,方还师所。如是去来,是为愚惑。

这野干也是挺可爱的,风吹枝折,打在身上,气得离开了,看到风吹枝摇,以为大树在呼唤,就回来了,虽然离开和回来都是它自己的想当然,感觉它的回来还有一份深深的依恋,它以为自己受到关注,回来也便是满心欢喜的。而那受到师长呵责逃走的出家人,在受到挫折走投无路不得已“方还师所”,他这样子回来,再遇到呵责,会不会还逃走呢?想起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如果他感到自己被需要被注视被疼爱,是不是根本就不会逃走?或者即使逃走了也会很快回来?所以,即便呵责,也请传递爱意。

小儿争分别毛喻    譬如昔日,有二小儿,入河遨戏,于此水底,得一把毛。一小儿言:“此是仙须。” 一小儿言:“此是罴毛。”尔时河边 有一仙人,此二小儿铮之不已,诣彼仙所,决其所疑。而彼仙 人寻即取米及胡麻子,口中含嚼,吐著掌中,语小儿言:“我掌中者,似孔雀屎。”而此仙人不答他问,人皆笑之。世间愚人,亦复如是,说法之时,戏论诸法,不答正理, 如彼仙人不答所问,为一切人之所嗤笑。浮漫虚说,亦复如是。

“孔雀屎"一句:答非所问,犹如问天而答地。后来用“孔雀屎” 一词比喻浮漫虚说或问答乖违。学了个新词,很欢喜。

两个小孩,真是所遇非人,疑问一点没解除,反倒给硬塞了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很郁闷哦。这个仙人,真是白白称仙了,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直接回答两小孩的问题,是根本不知道还是纯粹想证明自己学问高深?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浮夸散漫的空谈是很可笑的,我们身边很多人甚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常常拿一把“孔雀屎”到处显摆?

医治脊偻喻   譬如有人,卒患脊偻,请医疗治。医以酥涂,上下著 板,用力痛压,不觉双目一时并出。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为修福故,治生估贩,作诸非法, 其事虽成,利不补害。将来之世,入于地狱,喻双目出。

驼背治好了,两只眼珠却崩了出来,命都几乎没有了,治这驼背还有什么用?这是利不补害,得不偿失。为了获得利益却做了违背道义的事情,钱虽然赚到了,却失德败行,用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的,要知道出来混是要还的,只要不是正途所得,失去是在所难免的,还会连带失去更多,这也是利不补害,得不偿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野干①为折树枝所打喻 譬如野干,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
    jn_2017阅读 295评论 0 0
  •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 喻中所说愚人,求师,为师稍斥责,而离开,到遇到解决不了的事了,又回来。而能去而知返,不算愚吧?...
    宁静__致远_阅读 157评论 0 1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35评论 0 4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石放阅读 6,949评论 0 2
  • 昨天考过了阿里规范,心里舒坦了好多,敲代码也犹如神助。早早完成工作回家喽
    常亚星阅读 3,06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