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第四周第二天

野干①为折树枝所打喻

譬如野干,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遥见风吹大树,枝柯动摇上下,便言唤我,寻来树下。
愚痴弟子,亦复如是。已得出家,得近师长,以小呵责,即便逃走。复于后时,遇恶知识,恼乱不已,方还师所。如是去来,是为愚惑。
【注释】1野干:一种野兽,又名“射干”。形状似狐而略小,颜色青黄,如狗群行,夜鸣如狼。

故事中讲的这种情况,现在社会还真不少。

栖息在树下的野兽被落下的树枝砸中,不想再看到树,跑到空旷处,不肯回到树下栖息。看到风吹树摇,以为"树在唤他",才回树下。

修行之人遇到师长,因被斥责,就离开了。遇到恶人,才识得师长的好,才回去。

孩子被父母训斥,就离家出走,家长焦急地寻找或遇到困难,才体会到家的温暖。

小儿争分别毛喻

譬如昔日,有二小儿,入河遨戏,于此水底,得一把毛。一小儿言:“此是仙须。”一小儿言:“此是罴(pi棕熊)毛。”尔时河边有一仙人,此二小儿诤之不已,诣彼仙所,决其所疑。而彼仙人寻即取米及胡麻子,口中含嚼,吐著掌中,语小儿言:“我掌中者,似孔雀屎①。”而此仙人不答他问,人皆笑之。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说法之时,戏论诸法,不答正理,如彼仙人不答所问,为一切人之所嗤笑。浮漫虚说,亦复如是。
【注释】1“孔雀屎"一句:答非所问,犹如问天而答地。后来用“孔雀屎”一词比喻浮漫虚说或问答乖违。

故事似在讲有的人夸夸其谈,话说了一大堆,却文不对题,不能解答人的疑问、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两小孩的争论,可能也难以找到准确答案,仙人答非所问,解决了争论,也算解决问题的办法。

医治脊偻(lv驼背)喻

譬如有人,卒患脊偻,请医疗治。医以酥涂,上下著板,用力痛压,不觉双目一时并出。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为修福故,治生估贩,作诸非法,其事虽成,利不补害。将来之世,入于地狱,喻双目出。

佝偻病的人请医生医治,医生只管治佝偻,治好佝偻,还不知是否会复发,双眼是被挤迸出来了。真是"摁倒葫芦起来瓢"。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看事物要有整体观念,自然如此、人亦如此。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思路只能解决一时的门问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斫树取果喻 昔有国王,有一好树,高广极大,当生胜果,香而甜美。一时有一人,来至王所。王语之言:“此之树上将生美果,...
    jn_2017阅读 237评论 0 0
  • 以梨打破头喻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旁人见已,...
    jn_2017阅读 389评论 0 0
  • 奴守门喻 譬如有人,将欲远行,敕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其主行后,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安,寻...
    jn_2017阅读 224评论 0 0
  • 以梨打破头喻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 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旁人见...
    心即佛阅读 264评论 1 3
  • 就楼磨刀喻 昔有一人,贫穷困苦,为王作事。日月经久,身体羸瘦。王见怜愍,赐一死驼。贫人得已,即便剥皮,嫌刀钝故,求...
    jn_2017阅读 42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