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对经济增长的物化改变速度,社会文化的变迁无疑是较为滞后的,改变可能需要几年,可能需要一两代时间,甚至更长。因此追溯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是很有必要的。软实力上,西风东渐还是也应当是以后一段时间的趋势,而物质的丰富不应成为这种趋势停止或逆反的所谓基础,相反,更要扮演催化剂的角色。若因为经济的碾压而自满,就显得尤为狭隘。
2.寄存某种体系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社会的分工的持续细化,提供了维持体系的足够生产力,必然会导致寄存的出现;另一方面,当习以为常的寄存基础式微或不复存在时,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其运转的基础将变得 非常脆弱,极大可能会出现倒退。毕竟回归原始更符合人类的自然天性,即便不至于。
3.电影的功能之一在于: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让你进入了另一种生活状态。
4.完全的原汁原味的创新,在今日已经很难。微小的创新或者是结构的重组带来的变化,也应值得肯定。
5.基于文化的不同语言之间是存在间隙的,彼此并不能对应覆盖,并且语言自带不同风格,从这个角度看,两种语言(居多)的穿插使用,,其实并不难理解:事实上是两种文化和风格的相互补充,当然,装X得除外。
6.国际化并非完全的求同存异,因为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求同的,存异是本身一种状态,体现为对多元的包容甚至不了解,而非消灭。
7.“政治正确(非狭义上的政治立场)”如同道德绑架一样,对社会的毒害极深。己所欲,施于人,实际上已经从根基上确认并固化了单一性。
8.平衡是世界的本质规则。
2018.01.23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