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提醒,意外的收获

          “记住,千万别碰他!”在见到他之前我就用这样被忠告的形式认识了他和他的家长。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怎样的孩子?开学之初我便开始带着好奇的心理特别留意他。看起来很乖的样子,好像不是很爱说话。可后来我慢慢发现,他就是传说中的“面坏”。每节课下课奔跑的名单上一定会有他的名字。眼珠子咕噜咕噜地不停地在观察老师的动向,在队列队形训练中,每当我们站得稍微远一点,他便明目张胆地和旁边的人小声说话,即使我们用余光观察他,他孩子不会停止自己的“违纪行为”,而且他还会看你一眼,继续自己的行为,一副你能那我怎么样的样子给你看,直到你走到他身边,他会马上站好,俨然一副“老油条”。面对这样的滑头我们也时刻谨记不要动怒,要和风细雨。

    他的家长又会是怎样的呢?

    老师他的星期天作业没完成,你看着让他补一补;老师他的家长告知书,我放他桌子上他忘带了,送到的了,谢谢,给你添麻烦了;老师这孩子其实基础知识不牢固,但他很聪明就是不爱写字,我真是拿他没办法……跟她的妈妈沟通我发现了,他其实也一直跟家长斗智斗勇。通过妈妈的倾诉我明白了他这样毫无规则意识是因为他从小被爸爸溺爱,然后妈妈很少管孩子,现在妈妈接手孩子的严格管教之后,孩子根本不服妈妈的管教。妈妈绝望地跟我说:“与其花时间管他,还不如提升自己。他妹妹都比他强。”我们每次的沟通逐渐变成孩子的妈妈在向我倾诉的过程,妈妈已经这么痛苦了,我就不能火山浇油了,我都是以鼓励为主,从脑海里尽量搜索出他的优秀表现。

  其实遇到这样的孩子,家长比我们更痛苦。他们虽然体会不了面对一个不断违反课堂常规无视老师的痛苦,但他们却感觉看着自己的眼里聪明的孩子在一步步堕落,由希望变成失望。当她说看到自己的孩子就想发火吼他,打他的时候,我其实心里有那么一点暗爽:“对的,你儿子就是这么折磨我们的!”但我还是忍住了说:“他可能就是这样,其实也不是有意惹怒于你。我们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好跟孩子沟通。”孩子的妈妈不断地跟我倒苦水,表达着他的无奈和绝望。我不能成为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段时间正好在读正面管教,我就静下心来,由一个正面管教的学习者,变成推行者,把自己学的还不是很扎实的这些理念和方法教给她。我们每次的沟通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我看到她的愤怒和无奈的情绪,同时反观到了我面对孩子的愤怒和无奈,我在跟她沟通如何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反思和成长,每次的教育和沟通也变成了自我教育。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一直到这学期话剧节的时候,我感受到孩子的气场不一样了。他演保安是是那么认真,他说台词是那么逼真。他再也不会用你能拿我怎么样的眼神看我们了,上课回到问题积极了,虽然作业有时候还是不完成,但补作业不再拖拉敷衍了……

      期末线上的家长会,他的家长因为太忙,半途才进入直播间,结束后,他的家长把回放又看了一遍,第二天,我收到了孩子妈妈八九百字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她又重燃起对孩子的希望。她只字未问孩子的成绩,一直在说孩子行为习惯上的进步,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而且一直在执行,定下了目标,六年级要考三个100分,要当一名真正的军人……。在进行家访时,我见到了她,她说孩子因为下午上特长班,早早地睡了,本来见她是准备说孩子的成绩已经倒数了,后来忍住了没说,只是就孩子的学习漏洞部分进行了方法进行了指导。她好不容易看到了希望,我又怎么忍心戳破这个希望呢,孩子已经在改变和努力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相信只要一直努力,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善意的提醒,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孩子和家庭,收获了良好的家校关系,收获了感动,收获了静待花开的美妙。

      回想这个普通而特殊的家校沟通,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家庭亲子关系不良的情况下,我们家校沟通的任务是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不能急于求成,把一些问题直接抛给家长,这样只能让本身紧张的亲子关系更加恶化。这样的沟通不仅是无效的,甚至最后家庭的的“战火”有可能波及到我们,我们落得一个无能的恶名。

      良好的家校沟通应该是给予这个家庭指导和希望,促进亲子和谐相处。让家庭收获希望,我们获得成果。

          同时正面的积极的家校沟通,也是自我教育,自我修正的过程,我们在指导家长摆正心态的同时,也是在自我教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