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9年前的今天,1877年12月6日 (农历冬月初二),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世界第一台留声机。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由于电话声音太小,爱迪生受委托对其进行改进。1877年的一天,爱迪生在试验电话机的时候,发现送话器里的膜片随着说话声在震动。他想了解膜片振动幅度,便找了一支钢针固定在膜片上,另一端用手轻轻按着,爱迪生对着送话器说话,突然感到按着膜片触针的手指有相应的颤动,更奇妙的是说话声调高,振动就快,声调低振动就慢;若声音大其振动强,声音小其振动就弱。这一偶然的发现,令爱迪生兴奋不已,原来他早就想发明一种能够复述声音的机器。由此他推想,触针能刺激手指,那么也应该在锡箔一类的物质表面划出连续的刻痕;如果膜片上的触针沿着这条记录声音的刻痕移动,相信一定会得到原来的声音。他在记事本上写道:“我用一块有触针的膜片对准急速旋转的蜡纸,说话声的振动便非常清楚地刻在蜡纸上。试验证明,要将人的声音全部予以贮存,日后需要时再随时自动放出来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877年8月15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让助手克瑞西按图样制出一台由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怪机器。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指着这台怪机器对助手说:"这是一台会说话的机器",他取出一张锡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摇动曲柄,对着受话机唱起了“玛丽有只小羊羔,雪球儿似一身毛……”。唱完后,把针又放回原处,轻悠悠地再摇动曲柄。接着,机器不紧不慢、一圈又一圈地转动着,唱起了“玛丽有只小羊羔……”,与刚才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唱的一模一样。在一旁的助手们,碰到一架会说话的机器,竟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同年12月6日,爱迪生的助手、机械工人约翰·克卢西制造出了第一台样机,并用这台样机录制了爱迪生唱的歌《玛莉的山羊》。
“会说话的机器”诞生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1877年12月,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公开表演了留声机,外界舆论马上把他誉为“科学界之拿破仑·波拿巴”,是19世纪最引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
即将开幕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立即把它作为新展品展出,就连当时美国总统海斯也在留声机旁转了2个多小时。
10年后,爱迪生又把留声机上的大圆筒和小曲柄改进成类似时钟发条的装置,由马达带动一个薄薄的蜡制大圆盘转动的式样,留声机才广为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