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健身后,与小舅和二叔一起喝酒,他们都谈到职业发展这一话题,而他们的观点是,这世上没有赚不到的钱,只要你能在某个领域深耕,把这个领域的事情做精,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你的价值就会得以提升,这样的专家也就是所谓的知识型IP。
随着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这种人才越来越多,例如,罗振宇、“雾满拦江”等等,他们可以通过输出知识来兑现金钱,传播知识,影响他人,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作为知识型IP者的意义所在。
网红和IP不同之处在于:网红一般比拼的是颜值,但IP不一定。比如知识型IP必须自带大脑,比拼的是脑智。
网红一般需要有大量粉丝,但IP不一定。比如知识型IP未必粉丝很多,但在特定领域内,却有更强的购买转化号召力。
网红需要包装,可以流水线培养女主播,她们可以重复表演的桥段,但IP不一定。每一个知识型IP个人品牌建立,都必须经过艰苦的一万个小时积累,不断原创新的内容。
不管是哪种IP,特别是知识型IP,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① 有一定的流量,虽然比不上网红,但在小圈子内影响力还得有。
②要有持续的原创内容开发能力,而不是昙花一现写几篇十万+。
③他的原创内容能够分发到不同的平台上扩大影响力,获得影响力变现。
从这个角度上讲,很多网红有成为IP的潜力,但更多的网红一旦颜值被透支殆尽,就失去了生命力。
进入移动手机时代,人能关注的世界越来越小。大部分人每天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狭窄,毕竟手机目前很难提供大信息量查找浏览的支持。人遇到问题会越来越信任领域IP的推荐,IP、特别是不同领域的知识型IP人,会成为未来商业的入口,获得越来越高的定价权。
对特定人群构成影响力,你不需要影响所有的人,但是你要对特定人群有高影响力。不再是赢家通吃,而是在无数细分领域,几个IP统治了头部市场。和有多元化开发能力的原创内容源。像这样的人,在未来更有可能成为知识型IP。
在个体知识型IP的形成后,就会有聚合成为一个知识型IP社群的概念,而融合就意味了产生和输出更多、更大的价值。如果一个IP仅仅是停留在个人知识输出,能量还是有限,如果一个IP开始有意识把身边认可自己,和自己有共鸣的人建立成社群,就可以让社群成为新的知识生产平台。
比如社群中大家可以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深度讨论,产生有质量的内容。社群中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大家从自己的角度提出看法,你一下子能获得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的智慧。
社群中可以开展各种品牌活动,借助互联网的连接,把过去需要企业才能组织的工作,利用社群的碎片化时间以众的方式完成。这样一个知识型社群就会慢慢演化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分工协作模式。这也是未来IP商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