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收其实很热,烈日照射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显得格外的闷热。就是这样的环境我们还用着传统的手工模式,一个一个把玉米掰下来,一个一个装车上拉回家。这样就完了吗?没有,还要晾晒,然后装网袋摞起来,还要防雨,等干个差不多了再脱粒,晒干后才能卖个一块多钱一斤。
今天我们家人齐上阵,最大的我父亲60多岁了最小的我儿子11岁。掰完玉米我们就开始装车往家里拉,我开的是90年代的农用三轮车,它承载着我儿时的回忆,每次的农忙都能派上大的用场,童年的记忆最多的就是帮助父母干农活。
我儿子今天也很卖力,上午帮着掰玉米,下午开着小电动三轮,自己装车自己拉回家,一趟接着一趟。
有一句话说的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不知道让孩子体验这样的环境对不对,反正我小时候兄妹三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我十七八岁就出去打工,干过工地,烈日下的修路的工人,那一年我17岁。后来又去青岛那边饭店打杂,除了刷盘子刷完,我还学切菜,翻锅,来做职工餐,以至后来老板都叫我三厨,(厨师-大厨,配菜-二厨,打杂-三厨)。
这个店干了几个月就转让了,我换了家店就去干了配菜,工资也提高了。后来也是想提升自己,又到厨师技校学习几个月,还考了一个中级厨师证,说实话在国内是没用的,找活也没人看你的证。
之后又去了一个大一点的饭店干了几个月的配菜,这个店虽然大,但经营不好,说一个月给600,发到手上能有一半就不错了。这期间还被一个老乡骗去吉林搞传销,我对他很义气,至始至终也没有一句怨言,回家后还给他汇了200元,让他早点回家,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了。
从吉林回来已经是初冬了,我去了成都,在一家新疆大盘鸡店里炒大盘鸡,第二年夏天非典爆发店又黄了,下半年又回到青岛还是在饭店打工。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年又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一种责任,有一种担当,一种无奈,这或许只是为了让家人过的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