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丰富的文学素养
在《红楼梦》这部书里,有着很多中国古代的文学体裁。最重要的是,整部书都散逸着很高的才气。这些诗词曲赋酒令对联,歌儿谜语,都显示出作者很高的文化素养,这些作品,很可能很早以前他已经创作出来,连脂砚斋也说:“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我觉得不仅是传诗之意。我们简单列举一些。比如: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首咏月诗,不比唐人的差。又比如: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虽然借鉴唐人旧题,颇有唐寅《桃花仙人歌》的韵味。这首《秋窗风雨夕》,我觉得很可能作者落魄之后的感怀: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尤其是:“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很有可能是作者在黄叶村的某个秋夜所吟诵而出的。
再比如这阙临江仙词:
白云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再比如这阙《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如果多读几遍,颇有宋人风韵。
虽说书中赋只有一篇,大家可以品评一下作者的文学素养: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赋这种文体,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行文流畅,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很难驾驭的,稍不留意就会味同嚼蜡。
再比如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很有可能是他祖父曹寅的信条。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应该是对曹家破败以后的感悟。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应该是对曹家某位或者一些女性命运的叹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充满了人生感悟后的哲理,源于老子道家学说。
整部红楼梦,在设计了精巧的情节和人物设计的同事,也夹注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的同时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刻画,这是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