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家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玄武门之变,曾是多少影视剧里的经典素材,人物生动,情节起伏,让人晃然意识到,这些大唐史官们嫣然是这一幕历史的编剧。
当然了,端大唐的碗,办帝王的事。故,不能照实写,这本身也没错,毕竟,史官也是人。是挨刀还是授奖,心里没数吗?他们算是途了个帝欢人清净的享受。可苦了我们这些看不到这段历史真相的人。
不过,历史毕竟不是采编好的话剧。它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人为可控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李渊也没有那么好心,会把到手的龙椅拱手让人,哪怕让给的还是亲生骨肉。而只图一个亲生骨肉不再相残。这是我们拿脚后跟都能想明白的问题,自古以来皇位争夺,都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而用骨肉相残一词?显然缩小了残暴的效果,二者岂能相提并论?
所以,我们寻着亲情的情感线路去了解这段历史,那是有被史官们带沟里的危险。而这段历史正确打开方式,恐怕,既不能从史书上来,也不能走小说的路,而可能要到我们经常忽略掉的地理物候与当时的实体经济中去找。为什么要以这个为落脚点?这也很好理解,人们对这不以人力意志为转移的事情时,所能采取的策略就只能是顺应。
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一直到开元盛世,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地球可巧不巧的进入了一个小冰河期。即便是在同纬度的英国的泰晤士河每年的这个时候也结冰。那么,这样一来,处在同纬度的内蒙古包头这个区域,400毫米等降水线南移至当时的山西太原一线。这个物候上的细微变化,却成就了突厥部落联盟的东西分裂。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最怕的不是天不下雨,而是地不长草。当然,长草不是光为了养羊,而是要驯养更多更重要的一种工具型动物——骆驼。因为它是古丝绸之路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相当于现在通往欧洲的中欧班列。草少了骆驼就少了,骆驼少了靠骆驼运输赚的钱就少了。所以,曾强盛一时的突厥部落联盟就此走向了分裂。西突厥一路西进沿着古丝绸之路翻越克尔巴阡山,来到了东欧平原,那里可以说啥都有。于是,大开杀戒,逼迫古日耳曼人南迁。当然,这边的东突厥也没闲着,他们有了南进的作战方针。毕竟,那里有养育羊和骆驼的一切物资。
而李渊此时示好于东突厥,当然也实属无奈。毕竟,隋代时的文炀二帝,那是把整个关陇集团的军事与经济实力折腾得坛干水尽。这时的李渊与东突厥可以说是抱团取暖也互通有无。而此时,四面楚歌的隋炀帝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养的这只白眼狼竟打着复兴大隋的旗号,一举攻占了长安。而次子李世民也帅部攻破东都洛阳。当然,此时的李世民率领的部队仍是李渊的部队。所以,一些史学家说他功高盖主有觊觎皇位的野心,这种小说言论并不靠谱。李渊那时在军中的号召力仍是杠杠的。即便之后,吊死杨宥毒死杨广他的号召力也没有减退。
但,李渊万没想到,平定天下带来的,并非自己想象那样的一个长治久安。因为,李渊并没有按照盟约上的约定,来对换给东突厥利益。所以,他与当时的颉利可汗反目成仇也实属正常。但老子反目并不代表跟儿子也成仇。
就在统一和平这平静的九年里,李世民可没闲着。因为,他傍上了当时看来,在关陇勋贵中,经济实力最强悍的长孙家族。而令人意外的是,长孙家族的崛起却是东突厥一手缔造出来的。是不是不好理解,其实,理解起来也不困难。长孙家族与原来的突厥部落有着长期的贸易往来。他们之间的贸易主要有农产品干货,丝绸,茶叶,和一种更为重要的战略物资——香料。成吨成吨的香料经突厥人一转手,在欧洲市场就可以卖出天价。而香料即便是天价也供不应求。为什么它在欧洲市场那么火?个中原因竟是,欧洲人食肉时作为解腻之用。其实,欧洲人用它来做什么,卖家并不需要过多关注。但只要欧洲主顾银子到位了,那这些东西就大大的有!
加之400毫米降水线南移迅速,这就导致靠畜牧业谋生的突厥人,会把更多的财力物力都集中压宝在具有巨大利润空间的香料贸易上。而李世民与长孙家族有了巨额的财力支撑后,嫡系部队便迅速扩充壮大起来。这就势必要谋求与之对等的政治利益。毕竟,只有政权上具有强大的掌控力,才能保住香料贸易的可持续性。在这一点上,东突厥的颉利可汗与李世民的利益是高度绑定互锁的!
所以,就有了九年后,唐帝国宫廷内部储位的争夺,以及子嗣间相残相杀的戏码上演。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顺利登上皇位,东突厥部落军队也进逼渭水。是想进攻大唐?我看未必,因为,从李世民御驾亲征这一举动就能看出来,这是演给别人看的。故而两军对垒之际,东突厥的表演就更为离谱搞笑。各部落首领竟下马跪迎,李世民,还尊奉其为“天可汗”。我们不得不佩服突厥人那奥斯卡级别的演技!当然,这些也许都没有发生过,因为,这大抵是初唐史官们联合杜撰出来的虚幻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