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湖》是加拿大作家玛丽·劳森写的,也是她的处女作。《乌鸦湖》是加拿大作家玛丽·劳森写的,也是她的处女作。
玛丽·劳森55岁才出第一部小说,是个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作家。但第一部小说出版后,却在畅销榜上连续霸榜75周。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也出奇地喜欢这部小说。读起来很对胃口,很陶醉,很愉悦。
作者的文字很真诚,很有灵气。读来不由让人想起故乡的云,故乡的原野,故乡的人。在那浮着香气的字里行间,灵魂得到慰藉与滋养,个人收获成长。
“照片里的她如同一柄战斧,纯粹又简单。只消看她一眼,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没有她的子女犯错的故事。”
读到这句话,我们就会十分佩服凯特的祖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都从不妥协低头。从没上过学的人,硬是在繁重的劳动中学会了读书,连纺车上都放着书托。
这句话直击心灵的地方在于,我们多希望自己也能变成一柄战斧,劈开生活中的迷茫,劈掉重重迷障,劈掉怯懦与懒惰,眼神变得坚定,纵有千难万难,也从不退缩。
“至少没意识到你所爱的人,你所需要的人会死。我以前对死亡的了解只停留在理论上,但现实中的死亡我并不了解。我不知道那样的事会发生。”
“我无法相信我的母亲和父亲正睡在墓穴旁边的那两个盒子里,当然,就算相信了这一点,也无法相信人们会将他们放进墓穴,然后用土将他们埋起来,好让他们再也出不来。”
这是凯特的父母因车祸骤然离世后,凯特面对这一打击的心理活动。写出了凯特面对至亲离世的迷茫、不敢相信,不能相信。
凯特并不了解现实中的死亡,从没想过至爱的双亲会骤然离她而去,更无法相信父母会被放进墓穴,用土掩盖,与她永无再见之日。
如果不是至亲之人离世给我们带来的切肤之痛,谁又能真正地了解死亡呢。朴实的语言写出了彻骨的疼痛,却能直击心灵,让人不禁泪水涟涟。
“那你或许明白我的意思。如果你喜欢一个男孩,你会跟她离开吗?我是说就现在,起身就走。”
“我摇摇头,我内心里知道,我永远也不可能跟某个男孩离开。等我准备好了,我会自己一个人走。我知道那一点,我正在为之而努力。”
我将近不惑才明白的道理,15岁的凯特已然想明白了。我更像是弗农小姐,十五六岁时,“拿成人的生活当游戏,我们的脑海中就没有一个合理的想法。”
七十年过去了,弗农小姐依然对自己年轻时代的愚蠢感到恼怒。偶尔回想过往,你是否也会对自己年轻时候的无知、懒惰、迷茫、懦弱感到心痛,那么多的好时光在浑浑噩噩中被挥霍掉了。
我们同时也要明白,往事不可追,沉浸在对往事的追悔中,何尝不是另一种浑浑噩噩。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抓住能抓住的时光,我们往后的余生也定可以大放异彩。
“我看到那个男孩走在公路上,奋力地挥舞双臂,他的两脚已经麻木了,靴子踩在结冰的路面上磕磕绊绊。天黑了,雪花飘落而下。”
“整件事中最让我久思难忘的是,往上数三代人,有个叫派伊的男孩宁愿冒着冻死的危险,也不愿回家面对他的父亲。”
冰天雪地中,那个掉入冰窟又爬上来的男孩派伊,对来自亲生父亲的叱骂的恐惧,已经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
那该是怎样狠心的父亲,那又该是怎样令人绝望的家庭。再往下数三代,不断有孩子离家出走,不断有孩子与他们的父亲反目成仇。性格与残酷的命运一代代传承下去。
杰克逊家族的悲剧读来发人深省,让我想到了那个为了不去面对歇斯底里的母亲,从大桥上一跃而下的少年。在那个少年的心里,面对母亲比死亡更可怕。学业远没有和谐有爱的亲子关系重要。永远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影响了亲子关系。
纪伯伦的《致孩子》中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
我们的孩子,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灵魂,家长需要做的只是爱他、尊重他、引导他,而非通过各种以爱之名来控制他。
“曾祖母莫里森啊,我认可,大部分错误在于我,但我还是觉得,你得承担一部分责任。是你,连同你对学识的热爱,奠定了一种标准,使得这些年来我评价身边的每一个人,评价生命中的所有人,都在往那个标准上靠。”
因为祖母莫里森对知识的热爱,对后代教育的狂热,让凯特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学习,考上大学,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所以当大哥卢克放弃师范学院的学业,又当爹又当妈的养育三个弟弟妹妹,当二哥马特历尽艰辛,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却在那个暑假没有推开玛丽,导致玛丽怀孕,自己的人生也硬生生地转了弯,唾手可得的精英之路中断,娶了农场主的女儿,继承农场,开始当农民养活妻子和孩子时,凯特非常愤怒。
她认为这是卢克人生的一大悲剧。为此,十几年过去了,她一直无法注视卢克,无法修补她与马特的关系。她对卢克感到万分失望,认为他的整个人生都是一场失败,她为卢克感到无比的愤怒与遗憾。
终于,在侄子西蒙十八岁的生日派对上,凯特想通了一切。当年渴望读书如马特,也早已释然了,妻子温柔,儿子聪明,马特也安心地当起了快乐的农场主。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世上并不是只有一种活法,幸福也不是只有一条标准,我们不能将自己所认为的幸福与成功强加到别人身上。
《乌鸦湖》是一本好书,阅读后,我们会对生活、对亲情、对自我、对亲子关系,都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愿我们都能放下过往,参透迷障,重整山河,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