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的内容
焦距是什么,可视角度、效果、等效焦距、全幅与残幅的对比、镜头使用和划分
属于镜头的基础知识部分,为后面学习立体透视和空间感做基础
焦距
焦距就是镜头光学中心到CMOS的距离(简单了解,对科学家才有用)
一支同样的镜头,不同的焦距会有不同的可视角度,由此产生拉近或变远的效果
举几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什么是可视角度
焦距28mm对应可视角度为75度
变焦到50mm对应可视角度为45度
变焦到135mm可视角度只剩18度,已经将较远的地方拉的很近了
所以焦距变大,镜头变长可视角度是变小的,画面也随之放大
可视角度还与镜头有关
鱼眼镜头的可视角度能到180度
等效焦距
最早期的135胶片尺寸是36mm x 24mm
这个尺寸慢慢的就成为了全画幅相机CMOS的大小,一直延续至今
CMOS
全幅相机的CMOS大小与135胶片是相同的,生产成本高,成品率低
因此诞生了非全幅
尺寸小于135胶片大小,缩小了尺寸,就更加容易工业生产,成品率随之提高,成本降低,所以非全幅相机也更加便宜
CMOS的缩小让相机防抖更加灵活,所以奥林巴斯的防抖非常强悍(M4/3画幅)
CMOS尺寸越大,与之相对应的镜头就会越大,所以微单镜头远远小于全画幅相机镜头
等效焦距换算
全画幅 1倍
尼康、索尼APS-C画幅 1.5倍
佳能 APS-C画幅 1.6倍
奥林巴斯M4/3 2倍
以佳能APS-C举例
85mm x 1.6 = 136mm,半幅用85mm的镜头相当于全画幅用136mm的镜头
因此一支28-300mm的镜头,用在半幅相机上,就会成为44.8-480mm更长焦的镜头
全幅与残幅的对比
因为对成本的控制,残幅机诞生了
当然还有一个镜头的光学原理,正常的镜头,不管焦距怎么变化,只会改变可视角度,从光圈到CMOS的光线角度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光线到CMOS的角度不变,但是CMOS缩小,所以只会呈现一部分画面,因此残幅机画面更显大
全幅机优劣点就简单一提,清楚、笨重、昂贵
残幅机轻便,便宜
关于镜头的使用
全幅镜头可以用在非全幅机身上,只不过残幅机没利用全部光线,只利用了中间比较好的光线
全幅机不能用非全幅镜头,会有明显的暗角,甚至画面呈圆形
镜头划分
一张图理解镜头划分
需要记住黄标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14mm与20mm这两个镜头成像效果差距非常大,而200mm与300mm这两个镜头成像效果的差距明显没有前者差距大
所以广角镜头的焦距数值之差很小,14、16、18,而长焦镜头焦距数值之差很大200、300、800
下一篇文章介绍立体透视、空间感、和与之相关的焦距的运用
- end -
喜欢的话不妨支持一下作者吧
你的鼓励也许就是我继续更新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