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写道海乾在上海边上的嘉善买了房,这不,如火如荼的房市一路飞涨,买房子的人们疯抢起来,海乾如梦洛晨雨林秋住的房子也被房东卖掉了,怎么办呢,当然面临着搬家。又一次搬家,不过也习惯了,在上海的这些年过了搬家的瘾。
洛晨雨是在中原的农村长大的,小时候生活的小村庄,全村子人全部姓洛,辈份分的清清楚楚,都是一大家子的人,在这里大概都生活了不知道多少代了,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去的最多的地方也就是集市,远一点就是去县城了,当然再远一点也有跑去少林寺的,洛晨雨有个本家的侄女,比洛晨雨大八九岁的样子吧,小时候不甘于后娘的虐待,一气之下一个人跑去了少林寺,练武去了。洛晨雨记得那个侄女往家里写过信,拍了照片寄过来,写信给她爸也就是洛晨雨的一个本家哥说想吃麻叶,洛晨雨记得当时那个本家哥看到他前妻(已去世)的女儿的这个要求,显得很不耐烦,也不知道是否寄过去麻叶,估计没有,因为走了之后,也没听说那个侄女再回家过了,算起来这个侄女应该是王宝强的师姐,据说,这个侄女后来是去了一个地方做了武术教练了。除此之外,村子里的人都在这里出生,长大,死亡,稳稳的在这块土地上一辈子。
洛晨雨读小学,记得语文课文里一篇文章写的就是一个小孩要搬家,恋恋不舍和她的伙伴们分开,送了小木船纪念她们的友谊,洛晨雨读的非常感动,于是就天天的问爸爸妈妈,她们什么时候搬家啊,搬家的话就可以和小伙伴们告别了,然后可以送礼物给他们纪念了,就可以被自己感动了而不是被书里的人。小孩子的想法真是很奇怪啊。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长大了,高中去了县城,终于可以在寒暑假和同学们告别了,洛晨雨被自己对朋友们的情谊感动的眼泪都掉下来了,青春的热情总是多到溢出来,抑或憋了那些年分分别的期待,终于可以释放了,说不清楚,洛晨雨记得的是,假期和朋友分离的不舍。后来读大学,再后来和朋友们一起来到上海,到上海之后,终于把小时候搬家的愿望给非常充分的实现了,搬家,搬家,搬家,从金桥到康桥,从康桥到世纪公园,从世纪公园到碧云,从碧云到的浦东大道,从浦东大道到塘桥,从塘桥到张江,从张江到周浦,从周浦到南汇。未被实现的愿望终于在长大了之后充分的表达了,然后发现,开始想念那个不变的家,人就是这样,一样东西,得到之后就开始贬值。
这一次搬家就是因为房东卖了房子,林秋和洛晨雨本来打算是继续一起住的,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于是就重新找了各自的房子。海乾和如梦也双双过厌了很多人一起的日子,打算享受二人世界了,于是他们两个人去了三林找了个一居室,开始了两个人的二人世界,想回到当初恋爱两个人最美好的时光。同时为走进婚姻的围城做准备。洛晨雨对海乾如梦是祝福的,也期待这两个人的恋爱长跑用婚姻作为一个完美的结局。当然,期待和想象总是很美好的。海乾和如梦两个人继续磨合着他们的生活习惯,继续消耗着曾经幻想过的或者累计的感情,他们彼此在破灭的幻想中,和飘摇的感情中开始迷茫,就像那个不稳定的家,搬来搬去,心无定所。
林秋和洛晨雨呢,更加心在漂泊,同时身无所依,她们随波逐流,同时对抗命运。搬家,搬家,离开家乡的人们,应该都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