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掌中诀〉》
己亥年五月十二日工作并不忙碌能得闲品茶,更是天朗气清,心旷神怡之日子,见书架高处之易经大师张兴全先生之大作《掌中诀》便讨论一下如何品读《掌中诀》。
癸巳年清明吉日张先生给我在《掌中诀》扉页题:“大业唯修德,敦伦在读书”。
敦伦在读书,敦伦,“敦”字意谓勉励;“伦”谓伦常”,封建社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称为人伦,把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封建关系和秩序称为五伦,认为这是永恒的,不可改变的常道,故名。
读书是指的是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才是读书之核心。
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书是无言的老师,请善待老师,因老师的职责为:传道、授业、解惑。
忆起宋代陆游(放翁)《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诉我们:“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身”。
用心去感悟,《掌中诀》记:“人生的真谛是将自己融入任何时空去体会和实践每一个此时此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学,学与悟存乎一心。
张兴全大师的个人传记《易经大师张兴全-掌中诀》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于2012年12月第一次出版。记录张兴全大师踏遍山水的足迹跨越60多年,张大师将道藏、河图、洛书……古人高妙的《易经》象、数、理的精义倾囊倒出,化在一掌中。其个人传记及事迹已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语录》《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人物大辞典》和《2000中国风:杰出人物特集》。张兴全先生被美国成立的世界中药联合总会,国际武术联盟总会,美国亚裔联盟总会,华裔社团联合总会主席江志成博士聘为本会理事兼总顾问,终身聘用,国内外数十家大企业和研究机构聘为研究员和顾问。
《易经大师张兴全-掌中诀》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自述张先生的成长历程与学道、悟道,国际讲学主要人生历程。第二部分《掌中诀》秘笈主要讲解,易经实用技术的具体应用诀窍与心得。第三部分,张氏起源与麻斜历史。
尝试把自己代入其中,身临其境,把张先生之经历如看电影一般去观看成长历程与学道、悟道,国际讲学主要人生历程。
鲁迅先生曾说:“一本《红楼梦》,单就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书中的世界就如此神奇,如天上的云彩变幻万象,不同的看客看到的是天渊之别的图象。
苏轼有一诗,《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很喜欢当中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陋室之中还有些许旧书,在平静的日子里读旧书有如再当一回学生的感觉。在烦恼时读旧书如同一个病人向医生觅求良方得以治愈。在烦燥的时期阅读旧书能让心灵驶向广阔之天地以至烦燥之心归于宁静与安逸。在旧文上的见解随着阅读次数之增加而变得摊陈出新,举一反三。
东吴弄珠客说过这么段话,讲的非常好:
“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
生畏惧心者,君子也;
生欢喜心者,小人也;
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人贵自知,吾之水平有限,惟愿读此文者多加指导,望君用心品读生命中每一本书,不知不觉间午时到了,见艳阳高照,便去晒晒太阳,顺道去新华书店买几本书,肚子空可以觅食去,脑袋空了便需“精神食粮”。
妃子笑于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