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达达主义和拼贴有怎样的关系?从达达主义教母身上我们能够学到的至少3点创意方法-灵感胶囊。
1.新时代、新风尚、新女性---达达主义,拼贴,达达主义教母
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到了拼贴主义和毕加索也就是拼接主义和立体派的关系。毕加索通过拼贴嫁接画面的手法,创造了新的画面关系即非透视的画面关系。我们已经习惯了几百年的有画面主体和背景的画面关系从这一刻被打破了。这是拼贴思维给我们的第一个灵感胶囊:即使是背景离开了,原来的语境也变得尤其引人注目。
今天我们来到拼贴艺术的又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节点,达达主义和拼贴艺术。
如果达达主义这个名字你听起来不那么熟悉,那么,一个叫做马塞尔·杜尚的人,男士小便池拿到了展览馆展出,就是一件雕塑——《泉》;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上添上两撇胡子,就又是一幅名作——《L.H.O.O.Q。》这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你应该听说过。是的,这位杜尚就是达达主义艺术之父也被誉为当代艺术之父。叛逆、虚无、破坏一切……达达主义这个流派就和它的名字(据说是一群人在词典中随便翻出来的一个词)一样,追求偶然和无意义。
拼贴是达达主义的一种表现方式,拼贴的常常是杂志照片的片段,通常故意组合成反逻辑的作品。使这种集成照片技巧达到完美的柏林达达主义者之一便是汉娜·霍希(Hannah Hoch,1889-1978),霍希与那时的配偶拉乌尔•豪斯曼(Raoul Hausman)开创了图片蒙太奇技术,利用一层层现成的图片及文字构建画面。
霍希的集成照片极为敏锐, 因为她的作品汇集了许多当时谈论的话题,通过表现匆忙混乱,矛盾和讽刺因素的景象,她的作品不仅促进了达达的荒谬不合逻辑,而且对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两个最激动人心的发展、即妇女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义和大众印刷媒介的爆炸性增长,做出了尖刻而富有见解的评论。
2.跟着教母汉娜·霍希,人物拼贴学这3点就够了
第1招 拿自己开刀
不管是欣赏还是做作品,如果能通过画和自己对话,才是让审美升华了。看霍希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人物会有半张脸是兽或半身是石雕,木雕的处理方式。主角基本都是女性,这是拿自己开刀没错了。
《火影忍者》里有一句话花花印象很深刻,“来吧,来感受痛苦,反思痛苦,接受痛苦, 了解痛苦。”我们把它改一下“来吧,来感受自我,反思自我,接受自我,了解自我。”
别不舍得,我们本都躺在生活的手术台上,在命运的无影灯下,不是吗。
朝这个方向展开联想,一定能做出让人胸腔共振的作品。
第2招.表现矛盾
下面这幅作品,你看过以后是什么感觉?你是先看到一个男人的肖像还是一个女人的?仔细看之后,我们好像能够看到一个女人的一生。这幅作品表现出来的矛盾性,很好的塑造了一个真实生活中的人物。
正如亨利·米勒 在《南回归线》中说,“一切发生的事情,在其有意义的时候,都具有矛盾的性质。”如果我们的画面很好的表现了矛盾,那就离让人感动不远了。
就像我们在上一个灵感胶囊中所说的那样,用作拼贴的每一个碎片都因为离开了它原本的语境,而变得格格不入,而显露出独特的意义,所以拼贴有完成复杂叙事的DNA。
第3招.拉大反差跨度
霍希总是以一种似乎偶然的方式,将有选择性的剪切照片混合排列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她的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人类的古代文明。“用作品来做作品”,这本身就是一种高招,而在拼贴艺术中这一点用起来更是毫无违和感。导演是枝裕和说,“作品不是自我表现,而是交流。”如果就在作品本身,让绘画的画面中的元素对话起来,尤其是古与今的对话,原始文明和印刷时代文明的对话,这反差的跨度,不禁让人叫绝,“还有谁,还有谁!!”
尾声
所以好了,这就是花花向大家介绍的当代艺术教母,她的人物拼贴对你有没有启发呢,必须有的,记得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