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长沙旅游,橘子洲是必去的地方,漫步橘子洲,便自然想到了伟人毛泽东与湘江的不解之情。
不论何时,读起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长沙》,总能燃起一股昂扬的青春激情,内心便生出一股激动,或想以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或想至湘江中流击水飞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11年毛泽东的表哥王季范领着少年毛泽东来到长的第一师范学校沙求学,踏上了他的求学与革命之路。王季范可以说是求学路上第一个对毛泽东带来重要影响的人。
毛泽东在这里读过了十多个春秋,期间常和蔡和森、何叔衡等登临岳麓山、橘子洲头游览,畅游湘江,纵论囯事。在这里,他饱览圣贤书,阅书无数,为后面的革命道路奠定了丰富的思想理论储备。毛泽东的这几位同学后来也都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成长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声雨声落叶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1925年毛泽东重返长沙,重游旧地,看麓山枫林红遍,听湘江水汩汩之声,不禁回忆起在长沙求学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中国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风云际会,慷慨之余,欣然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注:据《学习强国》有关资料,蔡和森是建议使用“中国共产党”作为党的名称的第一人。蔡和森1918年与毛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1920年初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同国内的毛泽东等人通信,提出要在中国建立共产党。在法国与周恩来、赵世炎等筹组中国共产党旅欧的早期组织,并对建党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1921年参与组织和领导留法勤工俭学。
何叔衡是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中,最年长的一位。何叔衡,1876年出生,湖南省宁乡人。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第一师范结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年4月,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组织成立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五四运动中,何叔衡与长沙的进步教师支持学生反帝爱国行动。1920年3月,参加驱除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