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京风和日丽,蓝天白云。尤其是天上的云彩,真是飘逸多姿,美丽之极,很多人都在拍云、朋友圈晒云。昨天我和妻聊起了北京天空漂亮的云,让她看我拍的云。她看了看我拍的,说挺好的。又说现在北京人的手机里,谁没几张云啊,随手一拍就是美景!
这是今天早晨拍的。
我最近每天都拍云说云写云,云来云往的,云彩却勾起了我的记忆,我忽然想起一个地方,我们小时候叫它白云。
其实白云,是我们对白云鄂博的简称。三十岁前我一直生活在包头,包头生包头长,却没去过白云鄂博。在包头东河区(简称包头东)铁一中读书时,班里有几个白云鄂博的同学,他们说白云离包头东比较远,所以一个月才坐火车回家一次。他们坐的那趟火车是往返于包头东与白云鄂博之间的通勤车,我们铁路子弟称其为白云车。白云车属包白铁路(白云鄂博-----包头东),接轨京包线,运行距离150公里,每日往返一趟,每天早晨从白云鄂博站开出,中午到达包头东站;下午再从包头东站开车,晚上到达白云鄂博站,单程运行四个多小时。
上中学时候我对白云鄂博的了解很少,通过同学,有了一些印象,留在脑中的就是偏远。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开始了解生我养我的包头历史,对白云鄂博也知道的也越来越多。
白云鄂博,在蒙语中名为"白云博格都",意为"富饶的神山",是蒙古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圣地。
白云鄂博南距包头市区149公里,全境被达茂旗环绕,区域面积约328.64平方公里。
其实我们所说的白云鄂博一般指白云鄂博矿区,它地处阴山之北的乌兰察布草原西北部,属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辖管。它北东与包头市所辖的达茂旗相邻,距达茂旗著名的百灵庙42公里;东邻巴音敖包苏木;西南与新宝力格苏木环接;北连红旗牧场,距中蒙边境仅95公里。
我从网上找到了2012年的统计数据,当时白云鄂博矿区下辖人口近3万人,有蒙、汉、回、朝鲜、满、达斡尔等11个民族。
白云鄂博闻名于世与它的一种稀有资源有关,对,是稀土。这里蕴藏着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41%以上的稀土矿物及铁、铌、锰、磷、萤石等175种矿产资源,是享誉世界的“稀土之都”。
1927年7月,著名的地质学家丁道衡随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考察途中,首次发现白云鄂博主峰铁矿体。从此以后,白云鄂博开始被世人所瞩目。
白云鄂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不仅其稀土矿和铌矿资源居全国之首,而且还是中国最大的铁-氟-稀土综合矿床,含有丰富的铁、萤石和稀土;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英、磷矿、铜矿、金矿、富钾板岩和石灰石矿等。
白云鄂博矿区是包头钢铁集团和稀土生产原料的主要基地,其工业区主要以白云鄂博铁矿和黑脑包铁矿为主,其它矿为辅。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白云鄂博已成为包头市的工业重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是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县区中唯一的县(区)级工矿区。
历史上,白云鄂博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草原。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女真和蒙古等游牧民族部落在此驻牧。
白云鄂博在蒙古高原的南部,属内陆干燥气候区。由于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和温都尔汗等强冷空气的影响,这里低温少雨,干旱多风,温差变化大。
这里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沙大,年平均7级以上大风日,最多达110天;夏季时间短,一年雨水集中此季;秋季干爽多晴天,日照时间长;冬季漫长,天寒冷,时间长达7个月之久。如果在从现代无污染能源来看,白云鄂博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也十分丰富。
很多人不知道白云鄂博,但中国老一点的人都知道“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那是我们上小学时的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课本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故事就发生在白云鄂博,现在白云鄂博还专门建立了“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展览馆位于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故乡,白云鄂博南部达茂旗新宝力格苏木希日朝鲁嘎查,距包头市160公里。
因为稀土,现在白云鄂博的地位越来越高了,特别是现在互联网和高科技的发展,稀土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稀土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白云鄂博。
这些年除了工业,包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包头下辖的白云鄂博也不例外,对文化旅游产业也越来越重视。
白云鄂博自古就是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地,这里蕴含着独特的蒙古族民族文化,比如那达慕大会,在大会上人们可以看到蒙古族传统风俗表演,如赛马、摔跤等。听说每年夏季,这里的文化广场还会举办消夏文化节,还可以看到内蒙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
由于白云是著名矿区,白云铁矿采矿现场已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在草原深处,哈布图哈萨尔祭奠堂、花果山旅游区也已经开发;听说这里还有4千年前的古代岩画、隋唐时期的突厥石人墓和汉武帝时期的汉长城。
我虽然在包头生活了近三十年,也很遗憾,因为没有去过白云鄂博,但我妻子当年经常去那里,叫做下乡,我从她口中了解了不少白云鄂博。
她有次从白云鄂博下乡回来给我描述去那里的感觉,一是偏远,交通不便;二是寒冷,比包头市区好像差一个季节似的;三是荒凉,这里曾是古战场,一望无垠,人口稀少,有种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感;四是饮食不习惯,吃不惯牛羊肉,吃饭很少能见到蔬菜。
她还跟我说,她亲眼看见了汉长城(也称外长城),一点都不神秘,也不惊艳,就是一些夯过的土堆堆。
我好奇,长城怎么是土堆堆呢?当时就好奇,专门查了历史资料,才弄清楚了汉长城的来龙去脉。
汉长城(又称外长城)是汉武帝时代(前140一89年)修筑的。汉武帝在位期间,曾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领大军将匈奴逐至漠北。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发现了秦长城是个行之有效的防御工事,因此,汉军为达到“不叫胡马度阴山”的目的,除了对原有的长城加以利用和修缮之外,又在阴山以北修筑了一道‘’外长城”。外长城由东、西两段联接而成,东段称”光禄塞”或”塞外列城”,西段称”居延塞”。
”塞外列城”的起点在今乌兰察布盟武川县西部,与五原郡境的长城衔接。五原郡北境的长城,五原郡在现在的包头市西,其北的塞垣即卫青所缮秦代故长城。包头地区的汉长城,就属于塞外列城段。
汉长城是一条以壕沟或利用自然地形作屏障,由烽燧、古堡、亭障等组成防御工事的外长城,在汉代书简中被称为“塞”。(终于明白昭君出塞和塞外钢城中的“塞”,是什么意思了。)
汉长城各枢纽还建立了要塞,驻扎装备弩机和长戟的骑兵巡逻,并在附近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
哈哈,看这这深厚的历史底蕴。
不查不知道,原来白云鄂博到处都是宝,除了矿产,旅游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啊。
看来我等我再回家乡探亲时,一定找个机会去看看这个地方——这个不是云的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