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前两天才刚知道,东京GDP早已经超过了纽约。生在一个现在还没有通公路的小农村的我,如今有机会在全球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生活两年,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或许,把孩子送出国门该算是一件值得我爸妈骄傲的事。
我并不了解这座城市,只是听过我们所生活的品川区,是东京人均收入最高的区域,集合了各大公司的总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还听说这个地方从前是海,是随着东京的发展由填海造陆而来。第一次在石家庄见到几十层的高楼时,我想,那楼那么高,不会被风拦腰吹断么。现在一出门,一栋栋庞然大物矗立在眼前,我不觉得雄伟,只觉心惊胆战。最近地震越发频繁,有时候甚至一天晃上两次,时间长了就明白四川人曾经调侃的“喊一声地震了然后继续打游戏”并不只是玩笑。昨夜三点多震感最强烈,我从梦中跳起来,抱起一大瓶矿泉水摆好了冲刺的姿势,幸而很快停了,我躺回床上听外面风雨肆虐,阳台的门像是要挣出门框一般。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拉开窗帘看看周围的高楼可还完好。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它们毫发无损,在雨后的晨曦下反而比从前更加耀眼。
曾经有节日语课主题是日本与自己国家最不同的地方,我写,东京的白天与夜晚像是两个城市,白天几乎所有人都穿着黑色制服,提着黑色公文包,带着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呆滞的表情和动作,半探着身子疾步前行。我曾目睹过一次早高峰的品川站,前前后后几千甚至上万个黑制服白口罩的人,脚步声之整齐堪比高中时的早操,气氛之压抑堪比班主任趴在窗外时的早自习。当时还是冬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黑羽绒服和白口罩,竟然吓出了一身冷汗。夜东京恐怕才是大多数人心里的东京,准确来说不是夜,是个巨大的不夜城。东京的灯大多是红橙黄的暖色调,颇具日本风格的纵向招牌形色各异却又莫名协调。我本就喜欢灯,刚来东京的时候喜欢晚上在新宿晃悠,看新宿站前过街天桥上大包小包的行人,看歌舞伎町进进出出的男男女女,看每一栋高楼上点点灯光,虽然不算那么明亮却足以黯淡星辰。没看几次之后我拍了视频发给我妈,跟她说我不再喜欢新宿,感觉逛一圈就差点忘了自己是谁。
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件事是坐无人电车,可惜从未碰上过无人的时候。东京都内工业化的味道很重,常能见到摆着“工事中”的裸露工地,却极少见扬尘,日本人对环境的小心翼翼是我不得不佩服的地方,商业区见不到多少绿植,空气却好过很多道路两旁种满梧桐、绿杨的国内城市。电车发达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每当乘电车在都内穿行,或是从电车轨道旁走过,就仿佛能听到这个巨大的城市机器轰轰隆隆运转的声音。很矛盾,我喜欢这个城市的便捷,但每次看向窗外总是电车于高楼间穿梭的城市图景,就觉得心情抑郁。跟青岛的学校离海一样近,出海时从实验室出发到乘上小船甚至只要十分钟。可惜这里的海湾是停满了轮渡的港口,还有些许可能会出现在宣传片里的造船厂,不大适合伪文青散步写诗。
我还以为只有自己是如此心境,后来我知道,有很多朋友的人实则喜欢一个人的旅行,混迹于各大商场酒吧的人说自己一直在抑郁边缘,常有几个人簇拥的姑娘说只有跟人出去散步约酒才能让她稍微能捱过一个人的孤单,每天一心扑在实验上的人告诉我不管怎么专心实验,怎么跟朋友聊天喝酒,一回到家,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只能感受到自己被无边的寂寞吞噬。由此我越发不喜欢东京,引得很多同龄人表示不能理解。今天一个姑娘对我说,你看上去会喜欢安静的地方。于是终于第一次在跟爸妈视频的时候泣不成声,我本就是该站在地上的人,如今挂在高楼的半腰上,不来地震不来风也觉得摇摇欲坠。没有能力坚守自己,一不小心也变得浮躁而孤独。我曾把累称作生活的真实感,但少了那丝烟火气,真实感也一并消散了。
刚来日本的时候想着写点什么,半天只憋了两行字。我知道开心的时候绝不会有灵感这东西,于是定下了一个“东京三百天”的标题,期待自己在三百天后能有什么新鲜体会,可没过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净。这几个月以来心情总是没来由地大起大落,我本来最钟爱以散步调整心态,现在看看周围竟觉得无处可去,实验也落下了不少,羞愧值渐渐积满到了将要发奋的边缘。想着是时候矫情一回了,算了算日子,29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