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为什么是我?
林:亲爱的,这个问题我需要用一生来回答,你准备好了吗?
前几天从书架上取出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开头两篇就是纪念徐志摩的文章,于是一气阅读下去,文章不长,就10多页,却读出了一个阴雨绵绵,泪流心田。后想起之前读到过胡适纪念徐志摩的文章,就打算结合这篇文章写一点感想(当然,还得找出原文来再次领略)。
1931年11月19日晨,徐志摩拍电报给林徽因:下午3点到南苑,派车接(电报是9时从南京发出)。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人缘无数,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就这样“轻轻的”但不是“悄悄的”走了,“世界被他带走了不少的云彩。他在我们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胡适《追悼志摩》),让一些“最亲热的朋友们和同兴趣的努力者“伤心和哀痛,有种天妒英才之感,作为志同道合的异性知己林徽因,自然更是悲痛万分,更何况徐志摩是来参加林的演讲会的,以至于林徽因在徐志摩出事后两周之日写了一篇《悼志摩》, 4周年时又写了一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的文章,悲痛之深,怀念之久,可见一斑。
才女林徽因,一生都充满了故事,他与徐志摩的故事,坊间多有猜测及发酵,赞美者有之,贬损者有之,说戏看戏者有之。但才女是真人,没有什么不可以面对的,坦然面对就是最好的回答,因而在与梁思成结婚之后仍然与徐志摩保持了友情,并且在悼念文章中淋漓尽致的阐发了自己的怀念。心尖同指尖共振,汨汨流出,似血之浓,似酒之纯,心灵相映,肝胆相照。“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吸,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这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自然流露,无拘无束。“今天是你走脱这世界的四周年!朋友,我们这次拿什么来纪念你?”
拿什么来纪念你呢?共同的爱好,温馨的过去,淑女的纯真,“单纯的信仰”,诚挚的怀念,以及天才诗人留下的“响亮的笑声”,“经过你热情或焦心苦吟的那些诗,一首一首仍串着许多人的心旋转”。在林徽因的笔下,诗歌般的呈现在读者眼前,为她开心,为她感动,为她流泪,也为其虔诚般的语言而心悦诚服。“在某一时,或某一刻敏锐地接触到生活上的锋芒,或偶然地触遇到峰巅上云彩星霞,不由得不在我们所习惯的语言中,编缀出一两串近于音乐的句子来,慰藉自己,解放自己,去追求超实际的真美。”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追风筝的人》经典话语,想来在当时应该是林徽因的真实写照,这种真实、自然的流露,坦荡的情怀,伴随着的将会是阳光的一生。
心有阳光,万古四月,一生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