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然,生卒年不详,江宁(江苏南京)人。五代画家,僧人。早年在南京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到汴京(河南开封),居于开宝寺。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
名下画作有《秋山问道图》《山居图》《萧翼赚兰亭图》《万壑松风图》《层岩丛树图》《秋山图》等传世。
扩展江南画派董源水墨山水画风的是他的门人——巨然。钟陵(今江西南昌),巨然是“受业于本郡(指今南京)开元寺”(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大约在这个时期,巨然成为董源的门人。
北宋开宝八年(975),宋太祖赵匡胤灭南唐,后主李煜前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南唐翰林图画院自然解体,不少画院画家被胁迫到汴京,在宋朝的翰林图画院里供职,如徐熙之孙徐崇嗣、董羽等。巨然在这种情形下从建业来到京师,居开宝寺为僧。
画名鹊起,曾为度支蔡员外作《故事》《山水》二轴,画中“古峰峭拔,宛立风骨;又于林麓间多用卵石,如松柏草竹,交相掩映,旁分小径,远至幽墅,于野逸之景甚备。”(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又在宋朝的最高文化机构学士院北壁上绘制壁画,被当时的文人传为美谈,并赋诗颂之。
《秋山问道图》
本图无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画上主峰居中,这是五代宋初的典型构图。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处密林之中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一人坐于蒲团之上,右边一人侧身对坐,大约就是问道者。二人对坐,境界清幽。画面下段,坡岸曲折,树木偃仰多姿,水边蒲草,被微风吹得轻轻摇摆,多少体现出秋爽的感觉。前人谓巨然之山水,善为烟岚气象,“于峰峦岭窦之外,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类,相与映发,而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真若山间景趣也”。与北方画派石体坚硬、气势雄强的画风,趣味完全不同。
此图无款,亦未见历代著录。此图画法苍劲,笔墨厚重清润,层峦叠翠,叶茂林森,奇峰崛起,烟林清旷,咫尺千里。内容是画群山丛林溪流桥杓竹篱茅舍的山居景色。绘画技法以干擦为主,略施烘染,多用披麻皴与矾头,气韵潇洒,运笔自然,有山似梦雾,石如云动之感。右上钤有“天历之宝”大印,右下有明纪察司半印,可知曾为元、明内府收藏。 [7]这幅《山居图》是巨然描绘江南湿润山色的得意名品。画法与《秋山问道图》大致相仿。那高山峻岭,山石淡皴浓点,显得山色浓郁葱葱,更是轻秀。这高山密林,寂然无声的环境中,正符合道家清静无为的理想境界。从图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第一流的布景安形能力,看到了一种磅礴的气度与胸襟。
《萧翼赚兰亭图》
此图无款,《石渠宝笈初编》定为宋人画。绘唐太宗遣萧翼赚兰亭序真迹的故事。画上端山峦起伏,群峰缭绕而多变化,山麓林木间多矾头卵石,露出宅院屋宇,前临溪水板桥,山峦坡岸以短笔披麻皴画成,图中皴擦点染诸法兼备,笔墨细腻富有层次,皴法古茂,点苔高古。此画原定为宋人画萧翼赚兰亭,后台北院方考出张丑《清河书画舫》载有此图,定为巨然,故改之。而此幅佳作,信为巨然传派所作。
明代张丑曾叙及此画:“丙子阳月望前二月,作同朝延世兄访吴能远氏,话间承示宋裱居然绢本《萧翼赚兰亭图》立轴,上有‘宣文阁印’、‘绍兴’小玺,纪察司引,其画山水林木,满幅皆用山水墨兼行法,止人物屋宇稍微设色,笔法奇古,渐开元人门户,故是甲观。”。
五代时期画家巨然创作的一幅绢本水墨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图纵:200.7厘米,横:70.5厘米,描绘了江南山水的高远雄浑景色。
图中烟岚松涛,山中层岩丛树,山顶矾头重叠,深谷里瀑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并架一木桥。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 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百姿千态,栩栩如生。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脚下的林木中坐落着数间茅屋,其中一榭依石临水,有白衣人坐其中。此乃世外桃源里之人间烟火。从白衣人的房后望去,蜿蜒山路沿谷涧上去。在两山之间、谷涧之上,有一巨大的楼阁,且又有山楼水榭、远寺长桥,掩映在万松山壑间。
《万壑松风图》采用全景式构图。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 它是山水画发展演变的标志性作品。
《层岩丛树图》
五代宋初画家巨然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了江南雨后山林烟岚浮动的自然景象,充满清新潮湿的气息。
画中山峦间弥漫着些许水气,一条曲折的小径幽寂的穿梭于山林之间,路上没有任何活动,连立于一侧的树木也不见特别的姿势。左侧高山堆积的秩序井然。山顶上有一粒粒堆置起来的小卵石,山体则布满了和缓迤长的线条,像是大雨打在山顶上,雨水顺着山坡刷洗所形成的自然景观。作者用独特的画法表现出一种秀逸、静寂、朦胧的美,这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
此图很好的体现了巨然的点墨形式,主要表现“点苔”、“点叶”两个方面。作者在淡墨的基础上,有意识无意识地点缀大小不一、浓淡疏密有间的苔点,既洒脱不拘又极富韵律感。点叶不为树的具体枝叶所累,点按自如,突破了前人的画法。山间的丛树用稍浓的墨勾出枝干的轮廓,树叶则以浓淡不同的墨点簇而成。图下部的山坡均用淡墨皴出。有些墨点虽远离树枝本身,但总体井然。在整个画面上,重笔浓墨与染晕浅墨形成对比,描绘出烟岚气象。此画又采用了披麻皴这种技法创作,表现出江南土山的平缓细密。除林麓间、峰峦上有俗称为“矾头”的群石之外,山石多以这种技法细腻描绘,笔笔沉着而带润泽之意,皴笔的疏密、浓淡也很好地表现出山峦的明暗。
《溪山兰若图》
此画以 “近观式”取景,画中景物填满绢布。高耸云表的山峦雄居于画幅上部,山头布有矾头状的卵石,下部冈阜林木葱郁,掩隐楼阁屋宇,前部有坡岸溪水,展示一片宁静清谧的意境。此画前景的土坡芦苇及平远溪谷均与现传董源画作相似,但远景采用高远构图的主山所造成类似北宋初年“雄伟”气势的作风,已是巨然深受华北山水画风影响的结果。因此,巨然的个人画风实为融合南北两地的景观,进而表现出一种秀丽与宏观兼备的视觉美感。
此幅宋代尚书省印真,说明此画的上限最晚到南宋,且上墨书若是“巨五”的话,可能此幅只是巨大屏风的第五幅,此原画或是组屏,此说可做参考。
艺术风格
巨然在北宋期间,为谋求在北方的艺术地位,不得不效法李成之作,如仿李成的寒林山水,在构图和笔法上都略异于董源,但意趣仍是江南画。巨然的画艺远不及董源广博,专以山水为长。
巨然山水的构成,虽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以现存传为巨然的山水画为证,他喜作竖式构图,可能是宋初北方山水画多立轴的缘故。他的山水,于峰峦岭窦之外,下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等。画中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爽气情人。这些表现内容与董源之作大体相近。不同的是除了巨然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外,还在于巨然的笔墨与董源相比,趋于粗放,多不作云雾迷蒙之景,但画中散发出浓重的湿润之气却不亚于董源。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
工画山水,师承董源,但风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伟。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南唐后主降宋,随至汴京(今河南开封),住开宝寺,在学士院绘《烟岚晓景》壁画,为时人称赞。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泽,仿佛刚被水冲刷过一般。他的画风对后世江南山水派很有贡献,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后人把他与董源并称“董巨”,为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