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今天我对之前读过的一个概念有了比较不同的认知,这个认知来源于我今天读的《学习之道》和下午参加袁老师现场直播时跟他的嘉宾的对话。这个概念叫做“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来自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概念时,简单认为是以结果为导向,反推目前应该要做的事情。
问题是你如何定义“终”?
《学习之道》的作者是国际象棋和太极拳双料冠军,在他回顾自己从小学习象棋和其他孩子有何不同的过程中,他领悟到其他孩子是以胜负为终,以成败论英雄,所以输棋后会备受打击一蹶不振,拥有这种思维的人甚至在赢棋后为了避免输棋的局面,由此而推导出来的“始”竟然是会刻意避开比自己强的对手,只因为他内心无法接受失败的局面。而作者在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失败后领悟到他的“终”是“追求卓越”,在这个过程中,痛苦的失败比辉煌的胜利更有价值,因为你能从失败和冒险中获得更多的教训,而这会帮助他在通往卓越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快更高更远。他的“始”是不惧失败,享受当下从失败中、从过程中学习的乐趣。
今天下午专访的嘉宾是一位美国出生成长的华裔才俊,在纽约州立大学念完本科后被高盛录用,工作两年后去英国牛津念完硕士后回中国创业的年轻人。我们都很好奇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他为何会选择去英国牛津念硕士,他说他早已想好要在国内发展,而在美国这个号称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接触到的周边反而是一样的声音;他为了追求真正的多元化选择了有五湖四海的人聚集的牛津,在牛津体验到了不同文化下的碰撞。他的第一个“终”是对自己以后发展方向的明确认识--他意识到光靠在美国本土学到的东西不足以实现他的目标,所以当下的“始”是需要去到真正多元化的地方学习。那他以后的“终”是在国内投资成功开始享受生活吗?也不是。他在一次柬埔寨做义工的经历让他很早就意识到金钱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的,虚妄的对金钱无止境的追求并不能给他带来生命的满足感,他的目标是做更多实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所以他现在的“始”就是每周末两天都会飞回香港在当地做很多慈善事业,在上海也成立了公益组织帮助国内贫穷的学生。
“以终为始”,同一件事情,“终”的变化会让“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是我之前没有领悟到的。
与你共勉。
爱你的 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