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目送》是很多年以前了,读过了《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却迟迟没有静下心来读一读《目送》。大抵是因为“目送”这个书名,当时正学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每每看到“目送”这两个字总让我想起那个月台上买橘子的沧桑背影,在当时,仅仅于我,也是莫大的触动了。
我害怕,怕多愁善感的我,一陷入就许久不能逃出;怕那淡凉又温暖的目光和那佝偻却坚定的背影一次次在梦里出现;怕每见题名都勾起一段情感,激起心底涟漪。
最后,终究敌不过诱惑,虽有顾虑,却还是翻开了《目送》的扉页,一页一页,一篇一篇,进入了那段悠远绵长的回忆。伴着书香,茶韵。
其实,《目送》适合睡前读上那么一两篇,用那段朴实的情感洗洗一天的浮躁,然后带着爱与温暖进入梦乡。但是,初读的我像是贪恋那忆不完的温暖和道不尽的忧伤,从午后一直读到了黄昏,合上不厚的书本,看天边的那抹余辉,竟似乎红了不少。
和当初害怕的一样,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但或许是年纪长了不少,现在的我与其说是害怕,不如说是感动。其实当时也是感动,只是每读必潸然泪下,渐渐地就怕了。而现在,字里行间确有看得见的忧伤,只是温暖之意却像甘甜的细流,润了身心。难免含泪,却不再彷徨。它们,是不同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论语》有言:“逝者如斯夫”。若是父母,必看着膝下儿女羽翼渐丰,飞向属于他们的天空;若是儿女,必看着心中强大如山的父母也生出白发,渐渐佝偻了身躯。
一开始,谁都想追,却怎么也追不上;到最后,生命轮回,原来其实不必追。
读《目送》就像进入了一个时空隧道,眼前是作者与家人相处的一个个细腻画面,里面流露出的无奈、温暖、疼痛转瞬即逝却透入心扉。慢慢地,眼前的景象渐渐变开阔,多了对时间,对距离,对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思虑与考量,那些本无形无影捉摸不透的东西霎时揉进了那丰沛的情感里,倒也是不那么冰冷无情了。仿佛,透过那些文字,我也可以和作者一道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最后,作者记述了父亲的病中和离去,一切又都慢慢聚拢,看似是终点,却好像回到了那熟悉的开始。
你见证了生命的到来,也目送了生命的离去。
书中有一段讲述了作者与金星的缘分,读到此处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个相似场景。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和父亲饭后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是周围还未建起高楼,目之所及,黑夜与繁星。总有一颗最早、最亮,伴着月亮,总是那么耀眼。几次下来,耐不住好奇心,我便询问父亲,父亲说那是启明星啊,迷失了方向的人们靠着它就能找到回家的路。自此,便记下了。
同一颗星星,却在不同的时间,承载了完全不同的人的相似经历,着实令我惊喜。后来想想,星星就是星星,不论叫“金星”或唤作“启明”,它都无关人间冷暖。可爱的是那一份情感,穿越时空,历历在目。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看了那么多疼痛与无奈,至少也明白了没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人,只此一生,若有爱相伴,便要且定要好好把握,珍惜当下。只有如此度过的人生,在路的尽头回忆起来的时候,才能
虽不舍,却满溢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