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打开淘宝,输入“懒人”二字,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懒人手机支架、懒人洗碗机、懒人吸尘器、懒人穿鞋器(不用弯腰那种),不由不感叹到造物之神奇,人类之聪明。
这些创业小契机,很大一部分是靠懒人发家致富,也是靠懒惰创造发明。这种隐含着人类对于物质享受的极大需求。
想一想,有机器去做重复枯燥的工作,谁会费那么大力气。重复枯燥的工作多了,就创造了想偷懒的人,减少干活的时间又做了相同的工作,这样一来效率竟然也能大大的提高。
以此导致不需要太多人工力气的高效率工作淘汰了些许劳动力。这能说明社会在进步,却无法说明被淘汰的那批人的生活在进步。
没了生计,再省时省力也得不偿失,和机器人竞争,更难。
这就是需求论中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消亡。
人们都需要一把既能方便快速打开的,又能保护房门安全的锁子,这显然是无法妥协的,但想办法攻克的途中却能促使这个行业不断进步。或者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小兔,兔爷爷给了小黑小白两碗谷子,选择吃以饱腹还是种下等来年的收成的两难。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生产力的不足。如果两只小兔可以合作,吃一半,种一半即是双赢。
但这只是理想的状态,生产力本身不足的情况下,谈何合作。就像货币还没出现时,人们还是以物易物,不能综合在一起。
行业的进步,归根究底是欲望的不断膨胀,生产无法追赶欲望的速度。那句“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适应”就能表示。
试想,如果没有贫富差距的刺激,人们的欲望无所发挥,社会的动力不足,满足现状的同时也停止了生产力的进步。
当然,这不能仅仅是贫富差距的锅,也可以扣在教育上,教育一个人有开阔的视野,野心促进进步,找到所有不足,再改正的完美。
而完美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就违背了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一理论。很多时候,两面性是由心改变的。
如果一个安于现状的人赚了很多钱,他兴许会改变安于现状的想法,用经济基础来实现新的精神要求,此时之前观念里有钱不是什么好事,出去闯一闯不够稳定的想法会从正面转向负面了。
如果说需求太多不好,成了索求无度的贪婪。太少也不好,比如出世之人太为冷漠无情。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两类人在为自己的私欲作出让他人不舒服的事。
这是负面的,那欲望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方面倒成了正面趋向了。
常人倒不会觉得欲望是好事,因为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只要国家的命脉还在别人手里,我只做我自己的事就好了,欲望不欲望,不伤害到自己的利益便好。
就好比计划生育那些年,受到伤害的家庭总觉得自己成了国家人口的机器,而其他人并未如此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