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亲子阅读是爸爸进行的。我只是在一旁静静的听着。今天一早就想写下这个过程的一个闪光的地方。
Mark:《穿靴子的猫》读了两遍,读的过程中,陈小冠开始提问,自己有意识的提问:什么是遗产?什么是丰富?这片土地是国王的?等等。
这是深入阅读引导的一个转变,从我提出问题陈小冠回答,到现在陈小冠提出问题,我很欣慰。在这条道路上,我一直处于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坚信并坚持。
原来看的一篇文章说的就是:一维学习者与三维学习者。其中提到:
一维学习者的特点,我学了什么。
二维学习者的特点,我学了什么。我是怎么学习的。
三维学习者的特点,我学了什么。我是怎么学习的。学习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开窍没有捷径。先从一维进入到二维。如果早一些的话,八九岁的孩子就可以有初步的意识了。昨天一个妈妈跟我讲,孩子弹琴的时候觉得手疼。然后她没有放弃,而是思考,为什么我会感到手疼,而老师不会。然后就去跟老师请教这个问题。然后找到了窍门,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孩子刚九岁,就已经具有二维的心理结构了。但这孩子的心理结构绝对不是突然就产生的。她的妈妈付出了多少,我是清楚的。孩子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在网校学习了。我搞教育越久,越不相信天才这回事。我只相信一万小时的积累。
这孩子在九岁的时候成了二维的学习者,那么在初中的时候,很可能成长为三维学习者。到了高中,就是收获的季节了,别人很累的时候,她会感到很轻松。三维学习者的特点,就是在积累这个阶段会比较累,要费脑筋,但一旦开窍,习惯成自然,那么将来就会很轻松了。其实大部分高超的技能都有这个特点,练基本功的时候,打基础的时候,摸索的时候会很累,但是,开窍了,进入高层次之后,就轻松了。而低端的学习者,开始可能会轻松一些,但随着学习内容越来越复杂,就会越来越累。
从一维到二维,很难吗?其实不需要任何智商,只是一转念的事情。但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这一转念,就需要千锤百炼。养成好的习惯并非易事。
想到自己的学习一直处于一维的状态,从来只是简单的坚持,而没有提出问题,更不用说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了。
别说孩子,我感觉自己都是一维学习者。我很少去总结归纳,找规律。原来以为一万小时定律只要有量的积累就够了,但是仔细想想,反思可能是最好的方式。经常停下来做个总结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