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北京中嘉国际拍卖会,一座汉代梳妆台竟以1.8亿的价格起拍,并最终以2.2亿的天价成交!眼看这即将成为收藏界的神话,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它沦为了一个笑话……
当时,北京一家大型拍卖公司受邀拍卖一套玉制梳妆台,这表面上看没什么亮点,但他们打出的口号却令整个收藏界为之一颤——“这是汉代的一种青黄玉梳妆台”!
汉代的,别说是一套玉制梳妆台,哪怕是一个搅屎棍,那也是一件宝贝啊!因此,拍卖消息一经放出,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收藏家不辞路途遥远,专门来到了拍卖会现场。拍与不拍不打紧,能够一睹这汉代宝贝的真面目,也不虚此行了。
可是,令所有趋之若鹜的收藏家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是:这套“汉代青黄玉梳妆台”的起拍价竟然直接是1.8亿!
再来看台上这套梳妆台,它通体青润,由一架梳妆台和一只坐凳组成,无论是梳妆台还是坐凳,其材质、纹饰做工都十分精细,美得让人无法挑剔,仅如此,1.8亿的起拍天价也似乎合情合理了。
这时,台下坐着的人心里泛起了嘀咕,这显然没有按套路出牌啊,虽然举办方说它是汉代的物件,但这毕竟是拍卖,你总得给底下参与拍卖的收藏家一个竞价的过程吧?因此,这个价格一出,许多本打算竞价的收藏家直接被劝退了。
尽管如此,竞拍依然正常地举行着,几轮竞拍下来,坐在角落里的366号竞拍者,竟然一下子给出了2.2亿的天价!这之后,再无人开出比这更高的价格了。
眼看这即将成为收藏界的神话,这时,台下出现了阵阵骚动……
先前那帮被高价劝退的竞拍者们,一个个谁也不服谁地说道:你说这是汉代的梳妆台,你有什么证据?换句话说,举办方是哪里来的自信将起拍价一下子抬这么高的?
果然,不稍片刻,前排就有人站起来表达了自己的这种疑问,瞬时,台下立马炸了锅,纷纷议论了起来。
“这是一套赝品,但凡了解汉代历史的人就会知道,汉代根本就没有凳子,然而台上这套所谓的‘汉代梳妆台’却有……”终于,台下有人发声了。
突然出现这种状况,举办方的代表丝毫没有慌张,反而露出了一丝微笑,紧接着他们拿出了一张鉴定书,并义正严词地表明该鉴定书正是台上这套梳妆台的,而它的鉴定人正是大名鼎鼎地“玉界泰斗”周南泉!
如此一说,台下又恢复了平静,因为这些人都知道周南泉是故宫博物院的玉器鉴定专家,他的权威在业界那是出了名的。
可是,台下先前那个质疑汉代没有坐凳,而眼前这副梳妆台却有的收藏爱好者依然不依不饶,鉴定书只是一方面,但是再怎么鉴定也不能违背客观的历史事实啊!
据史料记载,汉代人所着的衣裤是没有裤裆的,因为它作为里裤穿在里面的,外面实际上套的是一件“裳”,说白了,这种里裤就是我们所说的开裆裤。试想一下,穿着这种衣裤的女性再坐上较高的坐凳,是十分不雅的,也不合礼,关键那个时候,中原还没有坐凳子的习惯。直到隋末唐初时,汉人习俗才逐渐开始和胡人交融,一种新型的裤子——连裆裤,以及“凳子”这种坐具才逐渐被传入中原。
说白了,汉代没有凳子,你说这副有凳子的梳妆台是汉代的,这就不足以令人信服了,于是,人们渐渐怀疑起周南泉专家的鉴定结果。
而这些质疑声到后来也传到了周南泉本人的耳朵里,但他依然坚定自己的鉴定结果,坚信那就是汉代的青黄玉梳妆台。
与此同时,时任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的姚政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周南泉专家的鉴定结果没有问题,说这副梳妆台卖2.2亿已经十分便宜了,真要论价值,卖10个亿都不过分!
一方说汉代没有凳子,怀疑被拍出天价的“汉代梳妆台”根本就是赝品,而另一方笃定自己的鉴定结果不会出差错,至此,一场由凳子引发的争论传遍了整个收藏界。
一年之后,时任邳州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的汪如棉突然爆了一个猛料,而他的这个“猛料”也为这场由凳子引发的国宝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据汪如棉爆料,那副被拍出2.2亿天价的所谓的“汉代青黄玉梳妆台”其实就是一个现代工艺品,而它的产出地就是邳州!
原来,在那副梳妆台被拍卖的前一年,他见过那个梳妆台……
那天,汪如棉突然接到了一个作坊老板的电话,那人说自己想做一个玉制梳妆台,鉴于汪如棉在玉器行业颇负盛名,于是想让他去现场提点意见,把把关,汪如棉答应了。
后来,在汪如棉的指导下,这副由小作坊生产的梳妆台以260万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外地人,而它的成本也就100来万……
100来万成本的一个工艺品是如何被专家鉴定为汉代玉器,又是如何被拍出2.2亿天价,这让汪如棉百思不得其解。
汪如棉的言辞最终也被那个作坊店老板肯定了,他看过那副梳妆台的照片后,一口咬定那就是自己的作品。
至此,这场收藏界著名的乌龙事件告一段落,但这个行业里暗藏的种种乱象也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和反思,同时也警示着我们,收藏有风险,入行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