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还有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两者结合起来就会对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有了更多的认识,即乱世出英雄。这里的英雄不止于上疆场杀敌的英雄,这里又包括那些凭借自己的思想和传达的思想者,(如孔子,墨子)使得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人,这些能够兵不血刃的英雄,更值得被我们颂扬。
春秋封建贵族礼仪制度逐渐没落之后,就形成了民间学术的发展,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状态何以形成,我想这与我国民国时期的态势相似。民国时期,那些学者颇担忧国家兴亡,所以在治学方面更为严谨与勤奋,这时期出现了很多的大家,如胡适,陈寅恪,钱穆等等。而战国时期,同样出现了孔子,墨子等等。这或许是乱世出英雄的内部因素。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宋人,当过一些官职,他就是在这期间学到贵族的礼仪,他又知“六艺”,所以批判贵族的“无礼”。他一面在政治上活动,一面招收学生。虽然政治失败,却给教育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可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老师了。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墨是古代行刑的劳工。墨非墨子之姓氏。古非贵族,往往无姓氏可考。如介之推、燭之武、師曠、卜偃、等等。墨家主张“非礼”“,非乐”。墨家以兼爱为始,以自苦为极。
钱穆先生认为,儒墨两家的作派各不同。儒家可称为“良心教”,墨家为“苦行教”。良心与苦行,都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然而能苦行的根本在于良心,而良心却不限于苦心,因此,“儒可以兼墨,墨不足以代儒”。
而战国的“百家”(所谓百字可认为是一个虚数),都不出于这两家的范围。
比如法家,阴阳家,纵横家,道家,农家,名家等等,而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名家的历史渊源,可以细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对这几家的起源有如下的记述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而想知道更详细的可以读冯友兰的这本著作。
总体来说,由于民间学术的提升,贵族阶级开始反过来对他们礼遇相待。老子,荀子,韩非子为这个时期代表人物。
战国学术思想的转变,从孔子、墨子到荀卿、韩非子,恰恰是贵族阶级逐步衰落,平民学者逐步高张的一段反影、一幅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