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敬畏心?
敬畏心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保持的一种尊重、畏惧的态度。这种“敬”是对事物发自内心的尊重,“畏”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警示和自省。
有敬畏心,才能懂得自律与理智,树立规则意识,如何规范行为。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孩子动手打家长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地惯着,可能会让孩子得寸进尺,下一步就是攻击其他人。
从小要给孩子树立起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才能知道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父母制定的规则。
蔡少芬:“我个人是不赞成和孩子做朋友的。你可以做她很好的聆听者,可以赞同她、可以安抚她,但不能‘亲近’到做朋友。因为,必须让孩子懂得尊卑、长幼之分,这样将来她才会懂得去尊重老人、尊重老师、尊重上司。”
可以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设身处地地分析问题,但必须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权威性,让孩子有敬畏之心。孩子可以跟父母诉说自己的开心与忧伤,然而在某些事情面前,还需要懂得大是大非。
孩子和父母可以很亲密,但不是完全的无界限。父母保持权威才能让孩子知道尊敬父母。知道尊敬父母才能懂得尊敬长辈。
敬畏心能让孩子自律与自觉,因为“敬”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畏”又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