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2014年的毕业生回校,聊天一番,感悟很深:
专业对口决对是个伪命题
先说结果,我的这个学生,毕业两年,先在基层当了一年的选调生,之后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总共参加了10次各类公务员考试,第10次,终于被北京铁路公安局录取为国家公务员,解决北京户口。想当年,他是班级的团支书,积极向上、踏实诚恳,就是学习成绩差强人意,记得当时没少找他谈话,各种动员鼓励,分析学习方法、分析专业形势,甚至学业预警。直到今天,学生终于可以在我面前平等的聊天,终于跟我说了实话:老师,您知道吗?毕业的时候,我电信专业的专业书一本都没留下,反而是那些马哲、毛概之类的课本,都留下了,毕业后还翻翻看看,我真不是学电信的料,学了四年,都没学明白。但是如今考公务员,真是我心甘情愿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一路坚持下来了。看吧,大学里面,可能有专业成绩不好的学生,但是真没有差生,他只是没有在专业里面找到自己发力的点,那么,就保持中游就可以了,把剩下的精力,用来干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未必不是件坏事。
大学,或许可以选择悠闲
因为这个学生,又了解到很多电信专业别的学生的近况。有个男生,读书时候是挂的上号的“差生”,成天在宿舍里看小说,玩游戏,我还记得当时我那个着急啊!还总想着:“这要是我儿子,我得多着急啊?这样的大学生活,整个人不是废了吗?”实事证明,人家不但没废,还在北京混的顺风顺水,跳了几次槽,据说,马上就要跳到华为了,到时候直接月薪两万。看吧,我们没必要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学生,时时刻刻积极向上,不浪费一分一秒,许多人的大学都是值得怀念的大学,那个值得怀念的部分,应该是潇洒玩耍或尽情游戏的时刻吧,怎么都不会是认真学生苦逼考试的时刻吧,这不,人家也顺利毕业了,毕业后,就业能力也是杠杠的,这算是给中国高等教育啪啪打脸吗?
我可以选择我喜欢的生活方式
这两天写的东西有点杂,中午跟两个闺蜜聚会,一个正怀着二胎,一个工作巨悠闲,每次跟他们在一起,我都有点仿佛不跟人家在一个世界的感觉。工作巨悠闲的好朋友,也在一所高校工作,是大学语文的教师,刚工作那段时间,她积极向上,认真备课,同时担任班主任的职责,对学生尽心尽责,为了给学生开好一节主题班会,到处找资源,凑点字。可就在前不久,她的身体突然出了问题,睡不好、出虚汗、心跳加快……身体的一连串警报给了她不小的打击,跑医院跑得她开始对医院产生恐惧,睡眠类药物让她开始对药物形成依赖,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她仿佛变了一个人,工作被放在了最无足轻重的位置,有课的时候去随便教教课,实在不想教课了,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剩下的时间,在家里各种休闲娱乐带孩子,顺便看看病,养养身体。以前我们讨论评职称的时候,她也着急,还各种想办法,现在呢?再说起评职称写论文,她反而是一副轻松愉快无所畏惧的态度,随便吧,我能接受60岁的自己还是现在的样子,这就够了!看吧,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生活的状态,不行动、没兴趣、不努力,只要能给接收现在的自己和未来可以预知的自己,这也是一个生活呈现给我们的样子,不迎不逆,顺其自然。
如果你想让儿子成为现在的你,你就算是自我满意
什么状态算是自我满意呢?简单一句话,你想让孩子成为现在的你吗?如果很愿意,那就说明你自我满意度较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有改进的空间。我现在,忙碌、快节奏、事务性工作繁杂、工作环境不自由,工作内容稍有宽松度,满意度70分吧,对外来说,我是一个高校的教研室主任,做着我喜欢的生涯规划教育,每周能给学生讲讲课,听起来还算满意,可是一往儿子身上套,我当机立断,还是不要做我现在的工作了,太累、压力太大、难度太大,太费脑子,打交道的人太多,人际关系太复杂。儿子还是轻松点吧。
不知道接着说什么了,写到这吧,就当故事的积累,以后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