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之影像意蕴表达
引言:王家卫导演是电影艺术的大师,而《花样年华》则是王导艺术魅力之作。在影片的故事,你会看到耐人寻味的情节,唯美的画面,在王导的世界里,你会读懂人生点滴。
摘要:影片的氛围里故事,情节,细节,意蕴有着独特的展现,通过影片可以看到人心,看到导演对世界对人生的探讨。
关键词:情节,意蕴,花样年华
一、知人论世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故事,在故事中遇到那个似曾相识的自己。导演用自己的人生叙述着一个时代的故事。就如《花样年华》的故事,那个属于我们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时间如水悄悄的流逝,记忆中的一切美好值得留恋和回味。王家卫出生于上海,5岁时全家移居到香港,在香港上学工作。对于自己的人生生活的写照,王导在影像中也有自己的表现。离开时代谈作品是无根之源。《花样年华》以1962年到1966年为时间段。在那个时代发生的故事,展现香港的面貌,各地的风俗人情。拥挤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食物,独具特色的方言,展现一个时代的大背景,营造一个独特的氛围。结合时间来看,从大陆上海移居到香港是在新中国解放后,时代造就环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王导也是移居者之一,有厚重的土壤,对于自身的生活体验就很独特。对于影片中出现的文人写作向报社投稿也是时代的印记,当时的真实写照。看到电影里的故事画面,就展现那个时代的特色,从环境入手,展现时代的变化,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独特的故事表达
《花样年华》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故事的表达。不是讲述外遇的故事,而是描述在那个时期人们对于外遇的态度,对于外遇的看法。当时表现外遇的影片很多,但大都千篇一律。王导用另一种独特方式的讲述故事,影片中自始至终没有展现男女主人公的另一半,而是集中精力讲述外遇这件事。对于外遇这件事,主人公自己的态度,周围人的态度,导演运用独特而细腻的手法展现。周慕云在同事阿炳的口中得知妻子有外遇选择了逃避。苏丽珍在面对邻居孙太太说闲话时也选择逃避。影像里没有特别展现主人公另一半的外遇的情节,而是运用周苏二人的视点讲述故事,在西餐厅,在宾馆,小巷里而模拟出对方的另一半面对出轨的情景,整个过程令人揪心。人物关系清晰明确,没有多余的镜头,故事情节展现的张弛有序,但是每个人面对外遇这种事心知肚明却隐而不谈。导演将全知镜头留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发现,仔细体会每个人的精神状态。为了防止外人说闲话,苏丽珍和周慕云之间总是偷偷地相聚,周慕云在回家路口提前下出租车,周慕云在外面开宾馆,为了躲避房东太太的二人独处,二人之间的交流就如同地下恋情不能公开。二人选择逃避现实,回避婚姻中的问题,与其说二人有外遇,不如说是两个心灵受伤的人抱团取暖,暗中发展的情愫久久不散,却不为世人所认可,虽然房东太太同情他们的遭遇,但是没有给予实际的安慰。当苏丽珍面对老板何先生时,虽然知道老板有外遇但却帮助他处理事情,每个人都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为了生活可能选择隐忍,影片中周慕云和苏丽珍都没有向自己的另一半直接挑明自己的困惑。整个社会都是一个病态的样子。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的物无力的对抗着残酷的现实,面对社会,面对众人,周苏二人只能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就如影片最后说到那是一块积满灰尘的镜子,看得见,抓不着,但是没有去触碰,那些曾经的岁月就永远离开,有些令人惋惜。
三、独特的剪辑手法
整个影片节奏缓慢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影片不是普通的堆积,而是有目的删减,只留下最精华的部分。“每个镜头都作为独立的思想存在,每个序列的元素都没有其他的碰撞,但在其他之上。”[1]遮挡镜头的转场悄无声息,引导观众视点,拓展视觉空间,营造视觉氛围,镜头的转换带动人物的转化,建立联系与对比,如周和苏在一墙之隔同事的看报纸,遮挡镜头造成空间的转换,衔接不突兀。人物动作与背景音乐的结合非常巧妙,节奏是影片的灵魂。音乐是沟通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微妙纽带。人物的动作在音乐的氛围中悄悄地进行,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苏丽珍穿着美丽的旗袍在楼道走着,清缓的背景音乐营造唯美的意境。重复蒙太奇的运用不断推进影片的故事发展。钟表时间的不断重复不仅为了突出强调时间本身,还起到画龙点睛之笔,与内容相呼应,使故事更为符合实际,给观众一种真实感。那个家门口昏暗的小巷子,狭窄的楼梯反复的出现,调动形象思维符合生活逻辑,让观众感受到孤独与压抑。重复蒙太奇的运用通过环境突出了人物内心的感受。剪辑点的把握成为王导特色,选择独特的细节作为表现内容,每一个动作,每个表情都参与到叙事,不是直接的平白的展示,而是调动观众的思维参与思考,有很明显的带入感。令人在电影的氛围中感同身受,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比如苏丽珍还给周慕云的书的特写,每一帧都很精彩,每一处细节都在讲述故事,都在诉说时间的流逝。剪辑不是简单地糅合在一起,而是导演思维形象特殊表达,对于本片剪辑情感是主线。不是用话语堆积,不是复杂的人物关系阐述,王导关注的情感本事,通过主人公眼神交流,表达情感的深沉。剪辑得运用使得故事高度紧凑,完整简洁,独特的剪辑手法功不可没。
四、独特的时空表达
狭窄的空间让人感到压抑。故事发生的时间在1962年,那个时代的香港居住的环境,从内陆移居香港,租住的房子很小,空间的距离很小,周慕云和苏丽珍的房子就一墙之隔。现实中的距离不能够说明心里的距离,但是为了后来情感发展做了铺垫。生活的不容易,为了讨生活,主人公虽然居住在狭小的空间里,但总是聚少离多,也在造成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虽然大家生活的一个屋檐下,房东太太总说的一起吃饭,但是只是表面上的客气,没有真正的从内心安慰主人公,有的也只是一点无关紧要的抱怨和牢骚。为了拓展空间,导演镜像倒影扩展了空间,拓展了视野,在狭小的空间里,镜子的运用是观众视野开阔,给人一种心里上的空间释放。镜子的运用实现了现实与虚假对比,对焦点的虚实,给人一种窥视感,满足人们心里的私欲,展现人物背后的空间,给观众营造一种梦幻的感觉。镜子里的另一个世界仿佛没人打扰,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从而映衬主题花样年华。前景遮挡的纵深感拓展了空间,在空间中营造一种距离感。表现周苏二人时利用栅栏,桌布,门梁遮挡,也隐含一种隔阂,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二人不能打破界限与束缚光明正大在一起。心里的距离和现实的相得益彰。从家到工作的办公室,再到酒店,每一个场景都是精心布置,在酒店的那个长长的楼道口,苏丽珍不只一次穿过悠长的空间到达周慕云的房间。这个空间的距离很漫长,从次打电话到相聚一起写作小说都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心里的距离在慢慢拉近,就像穿越人山人海只为遇见你,暗中相聚的美好悠然而生。时间在空间中流逝。从周苏二人一起搬家,到影片的结束回到曾经租住的地方,有一个完整的结构。然而时间在其中缓缓地流逝。从开始的搬家到互相帮助,有了很深的了解,在一起相聚,相知,相怜。时间流逝不只是字幕的提示,而是在二人约会吃饭中衣着服饰食物的变化中暗含时间流逝。通过食物和服装的变化,点明次数增加突出时间。影片中钟表的反复出现,也述说时间的流逝。大的历史背景柬埔寨接待戴高乐,也是暗示时间的流逝,有一个具体时间可以参照,最后影片中那个孩子的出现,也暗含年华的逝去。房东太太的离开,顾先生的搬家都说明时代的远去,一切物是人非,年华的逝去。时间意蕴在主人公二人相处中暗暗展开,通过二人的开始到分别,一起度过时光中,点点滴滴,分别扮演对方的另一半,都说明心里的煎熬时间比现实更残酷。在时空上,导演处理独具特色为影片增添无穷的魅力。
五、独特的情节
影片的情节设置巧妙。镜头展现的使观众站在全知视角为剧中人物着急焦心。调动观众的情绪。如开始的租房子,到两人搬家认识,故事的情节符合常理,情节环环相扣。前一个镜头交代伏笔,后一个镜头相呼应。形成一种高度紧凑的情节,在周苏二人推理各自的妻子丈夫出轨时,情节有理有据,弥补了视觉的缺少,而避开次要人物,只出现主人公的镜头就是导演的独特情节构思。你会看到周苏二人在幽会时,为躲避邻居所作所为调动观众情绪。局中人物不知道,局外人知道,有很强的带入感。你会看到人们为了隐藏秘密做出的举动,在周慕云与阿炳一起吃饭时,周慕云所说的如何隐藏秘密,后面在柬埔寨的佛像前对着石洞诉说,用泥土堵住,在哪个僧侣的视角下有着独特的意味,阐释着对主题的表达。对于内心的忏悔,对于年华的逝去,也印证影片里的字幕的主题,情节设置让人余味无穷。
结束语:本文只是浅谈一些影像意蕴表达,在情节氛围,细节,故事等方面阐述了导演视听语言的运用,找到导演的个性,探讨影片如何展现共性和个性的焦点,分析导演在影视方面特殊造诣。
参考文献:
[1]马塞尔·马尔丹 电影语言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参考期刊
郑州大学 ,刘佳静。电影《花样年华》的空间建构与意蕴表达。
哈尔滨师范大学,姜琳琳。《花样年华》中的框式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