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最近的存量房降息聊聊有关房子二三事,太多人赚的钱都花在了买房子这种生存上最基础的物质上了。
首先房子值不值得买,这里面有这样一个逻辑,值不值得买其实并不是客观问题,而是主观问题,这个得看当事人所处的社会关系。非常实际的讲,有恒产者有恒心,你看现在相亲条件中也是你可以没车,但你得有房,房子是一个人潜在的信用背书。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有房一族和无房一族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差别巨大,具体表现就是工作上是否敢裸辞,周边人际关系处理等等。总而言之,一个房子能快速将一个家庭不算殷实的小孩变成成人,而在人际交往中小孩和成人的分量往往是不同的。(这里孩子与成人还有父母是引自艾瑞克.伯恩的一个人身上共存的三种沟通状态概念,而非小孩是好成人就不好)
不过好像有点配合社会主流意识把自我驯化了,像一头蒙着眼睛的驴,撒欢飞奔的拉磨,然后觉得自己竭尽全力的奋斗了,尽管这个奋斗大部分的物质结果都流向了上层,只余一点草料勉勉强强供自己生存。
社会有个怪相,好多人身价百万却拿不出几万,因为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机制下,大部分人所说的身价其实就是房价,很多入不敷出的百万富翁每个月连生活费都要靠信用卡倒腾,但一想到自己那套价值百万的自住房,又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觉得自己也算有钱人了,其实跟有钱人三字根本不沾边,就像一个人心肝脾胃肺全身零件加起来好几百万,但这个钱根本不存在,因为器官真是刚需。
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既穷又富的叠加状态,那么只有穷才是真相。都说房子是普通人最优质的资产,那么你不出租又不能卖,每个月按揭款、物业费吃掉一部分现金流,这部分纯纯负债,又比如说,即使房子不能买,至少能留给孩子,先顾好眼前吧,现在的商品房一堆钢筋水泥还不用70年,二三十年就开始问题频发,大概率变成无人问津的老破小,看看美国,到未来还有未来割韭菜的手段,高额房产税,现在的高层可能变成像美国那样贫民窟,房价可能还不到你现在一年的月供,这样的东西留给孩子,孩子还不一定要。
高房价本身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房地产泡沫的不断继续增长造成的天量的债务需要接盘,而真正创造财富的只有劳动,为了夯实泡沫便要加大收割力度。最终的价值回归本可以以一批人的破产和死亡来实现,却因为稳定二字找全民买单。
其实要不要这个是个人的主观需求,如果说是有建议的话,趋利避害的建议是不要碰房赌毒,假如你工作八千一万,月供五六千,相当于直接砍掉你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可能性,从今以后,你会以最保守的姿态面对任何事情,不敢投资,不敢创业,不敢辞职,不敢换工作,不敢尝试新的可能,因为你没有退路。我相信没有人从小时候一开始的梦想就是房子车子和还房贷,人生也不应该是这样。一个人只要没负债,哪怕收入很少,其实他就已经超过了90%的人。因为他有自由。
也许又有声音说你买的也不止是房子,房子背后绑定的婚姻,还有学校、道路、医院、公园、环境、地铁、治安……这些都很贵的.对呀,不光是这些很贵,还有文武百官、左右丞相、皇帝、皇帝身边的奴才、许格格、北极鲇鱼,周公子、三代烟草人……这些都很贵的,都是为你服务的!
其实很难说什么是刚需,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孔子也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觉得人活着应该是为了追求一些美好、快乐、积极的事,不过大部分年轻人后来都逃不过买房,买房所直接收获的便是一种安定感,有房才有家,毕竟从另一种角度来讲,当房子是租的时候,生活也是。
如果你贷款买房之后要不要提前还款呢,发表一下简单浅见,工薪收入尽快还。不还贷款的逻辑是全世界都在通货膨胀,钱会越来越不值钱,通胀可以稀释债务,对,是可以稀释债务,但是作为个人最好不要站在宏观角度去考虑问题,通胀稀释的债务不一定是你的债务,如果你的房只是自住房,那么它就是涨到一亿跌到一块也与你没有关系,因为它是你在城市的立足之地,你又不会卖。大部分人的收入还是靠薪水,现实中你很少能找到一个堪比房贷利率的稳定理财,基金股市里无数人精都瞄着你手里多余的钱,准备让你知道“你图别人利息,别人图你本金”。
最后人世无常,各自选择,各安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