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印象中,孩子的眼神应该是什么样的?
纯洁,干净,好奇,欣喜,期待……
你想到的一定都是很美好的字眼,对不对?
可你知道留守儿童的眼神是什么样的吗?
空洞。
对,就是空洞。
作为低年级语文老师,我致力于把我的课堂变得好玩、有趣。然而我常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当我抛出一个问题后,渴望的是得到积极回应。可班里常年会有那么几个同学,每天都低着头,手永远放在桌洞里,抠呀抠,拿什么都能抠。提醒多少次都不管用。
哪怕是我在讲小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内容,恐龙呀,孙悟空呀,TFboys呀,他们依然没多大反应。
如果把他叫起来,他会抬头看看我,一脸无辜,加上迷茫。我只有叹口气,让他坐下。
这类孩子的眼神,如果让我形容,我只能想到一个词:空洞。
没有好奇,没有期待,没有欣喜,没有惊讶。
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拿什么去填补这些孩子空洞的眼神呢?
有人说,拿爱心。你是老师呀,你得多多奉献呀,拿出爱心感化他们。可老师也只是一个凡人,并不是做了老师就自带圣人属性,就能保证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而且个人精力有限,尤其是有孩子的老师,上班看别人家孩子,回家带自家孩子,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暂且不谈。
还有人说,拿阅读。不是说阅读能开阔孩子眼界吗?嗯,这是个方法。我们班专门成立了图书角,然后呢?没有然后了。有的留守儿童依然提不起兴趣去探索书里的未知世界。仿佛他们的世界上就只有三个大写加粗的字:没意思。什么什么都没意思。
那答案是什么呢?玩具?新衣?更不是。
要我说,还得是父母的陪伴。
我每天都要去幼儿园接孩子,细心观察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凡是爸爸妈妈接的,孩子一般都蹦蹦跳跳,开心得像是要飞起来。而爷爷奶奶接的孩子呢,脸上总显得有些木讷,没什么活力。
还遇见过一个老爷爷接孙子,自己都走路很费劲的样子,还一次次试图把孩子抱上三轮车,偏偏孩子不听话,使劲儿拽着要打滚撒泼。
这个场景让我每每想起就唏嘘不已。
而我能做什么呢?
我只能在这里一遍遍呼吁,希望留守儿童的父母慎重考虑,为了让孩子的眼神重现神采,多陪陪孩子,让留守儿童能少一个就少一个!
只有父母的陪伴,才能让孩子真正开心地笑,活泼地闹。
只有父母的陪伴,才能让孩子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只有父母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拥有追求美好生命的勇气。
不用怀疑,你对于孩子,就是这么重要,就是这么无可替代。
回来陪着孩子长大吧,在外打工的父母们!
回来陪着孩子长大吧,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的妈妈们!
不要让你的孩子,
活得好像这个世界跟他没关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