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第41个教师节
波 涛
讲台上,他声情并茂,笔下生花。那粉笔在黑板上划动,发出极细微的声响,仿佛春蚕食叶,又似夜雨润物。他每每立于三尺之地,竟有拓荒万顷的气象。我常见他深夜伏案,眼镜片上浮着一层昏黄的烛光,红笔在作业本间游走,圈点勾画之际,眉头时蹙时舒。那烛光将他瘦削的身影投在墙上,竟比白昼立在讲台前时还要高大几分。
窗外的桂花悄悄地开了又谢,他的鬓角也不知何时染上了白霜。他的言语不是奔流的江河,而是渗入地下的泉水,一点一滴浸润着少年干渴的心田。那些生僻字、文言文、英语字母,经了他的唇齿,便都有了温度。他讲述爱国诗人屈原时眼中噙着泪花;他推导数理化公式时神情如雕刻般肃穆;他领读外语时音节如珠玉落盘。少年的心原是荒芜的土地,被他用心血浇灌,竟不知不觉生出思想智慧的嫩芽。
半个世纪过去,他的脊背已微微弯曲,像是被岁月的重担压弯,又像是在向知识躬身致敬。他教过的学生遍布五湖四海,有的成了栋梁之材,有的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每逢佳节,贺卡雪片般飞来,堆满他的书桌。他却只是微微一笑,将这些珍贵的贺卡仔细地收进抽屉里,第二天依旧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新一轮朝阳。
而今我又一次走过母校,看见教室窗口透出的灯光,忽然明白:他呕出的何曾是血,分明是红墨水中浸泡着的青春;他耕耘的何止是课堂,更是一个民族明天的沃野。那满园桃李虽不能常伴左右,却将他的声誉带到了地球更远的地方。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称号何其崇高,何其伟大!他们以人格为蓝图,以爱心为建材,在岁月的风雨中,默默地建造着民族文明的大厦。值此教师佳节之际,满园桃李虽不能齐集树下,但其芬芳早已随风万里,弥漫在每一个春天到达的海角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