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午饭时,看了一段去年的奇葩说,当期的辩题叫做《亲戚不拿自己当外人,应不应该jue回去?》。双方激战,看来很过瘾。
巧的是刚才的阅读内容也讲到了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亲戚,就着此话题,聊一聊我们与亲戚间的关系。
我比较庆幸,自己的亲戚,或者准确说联系比较多的亲戚中,目测还没有遇到这样爱打破界线的人。换言之,对于我这样没房没车的海漂之人,也许亲戚们也不乐于张嘴提出过分的要求。
对于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亲戚,通常会表现出如下特质:
1、说来就来,从不打招呼,来了就随便吃住,从不给自己设立规矩 2、你的就是她的,你的应该是她的;3、想“传道受业”的时候,你就是最好的对象,比如结婚生娃的最佳年龄,比如怎样才算铁饭碗。
遇到以上这些话题,对于在城市里见惯成帮结队的精英,对于为了一句广告语苦思冥想整晚不得入睡的我们来说,除了乏味还有许多不理解。
“大姨,您为什么不问问我每天能不能按时休息呀?”
“二姨,您为什么不问问我颈椎病高血压有没有好转呀?”
“舅舅,您在老家做木工很辛苦,但是您永远想象不到我是如何打拼的!”
……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满满一堆要对七大姑八大姨说的话,我们离开那个小地方奔向灯火霓虹的大都市,我们以为自己距离精英越来越近。的确,缩短了实际上的距离,却发现彼此的灵魂相差十万八千里。
为此,我们立志豁出去,只要喘着气就要不停加班不停做项目,为了在那些“土”亲戚面前扬眉吐气,为了给自己爹妈脸上贴金。
后来呢?后来我们逐渐成了“双面人”,一边想念着家乡的土地和大山,一边讨厌着亲戚们抛出的幼稚无理的问题。一边渴望着多些假期回到所谓的“过去”,一边害怕遇见询问你日子混的好不好的熟人。
人生,哪里有完美的圆满?
说到这里,如果是我,面对稀奇古怪的亲戚问题时,会选择jue(三声)回去吗?
我选择不!
这并不佛系,但是对于常年在外工作不能经常见面甚至多年才见一面的亲戚,我选择念着他们的好。用特蕾莎修女的话来讲,当我选择愤怒或憎恨的时候,我已经失去了爱他们的时间。
他们也许于我只是连带血缘关系的亲戚,于我的家族却是一根根坚定的螺丝钉。在这艘大船上,有的部分会略显沉重用处看似也不大,但就是不能缺少它。
(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