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2
19:53pm-20:53pm(1927/1h)
今天任丘天气晴好,气温不算低,比起刚来的那段时间,身体和心都默认了所有所有的环境值。刚刚从工作室回来,回来前了在沙县小吃吃了一份卤肉,一份非常咸的五花肉,感觉这一顿的盐分严重超标,刚刚手写了今日记录,昨天因为写了其他东西,就不再有精力写其他。
昨天上午去银行那了对公账户的卡,公司的公众号也认证完毕,忠于开启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又进行新一轮的等待。下午和倩倩去保定接阿姨,提前准备了Kindle,一路上阳光都很好,高速上驰骋着所有的幸福感,阳光和快乐都莫名加速,想起去年十月里,倩倩来北京接我时,两人在车里狂嗨的情形。
倩倩说,过几天,就可以去接女朋友了,想象一下,那也会是一个美好的下午,脑子预想了一遍,大概会很想在出站口抱抱女朋友吧。在车里,断断续续地看书,《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作者乔纳森·海特,著名心理学家,也是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虽然只看了20%,但这前半部分的内容已经神奇地将我的思路打开,并巧妙地和前几天《直觉》的部分串联起来,尤其是实验论证部分,读来尤其欣喜,这欣喜感则完全来源于"我曾度过相似的内容",并不能说明任何其他。
也就是昨天在车子一边读书,一遍跟随作者的逻辑在思考,不知在哪个关键口,思路就被打开,扰乱我情绪的源头被找到,也就顺势将其拨开,心中堵着的那道门就迎接了车窗外的阳光。说来也是可笑,这完全是自我加戏的愚蠢部分,没办法,我能做的也就是直面自己的慌乱,愚蠢,以及天真。而这一次的困顿周期为半个月。
从质疑,到被质疑;从理想化,到认识现实;从情绪化,到回复理智与自信。这一次,我找到的是自我理想化与现实生活的Gap,所有的理想化实现都是有前提基础的,而我在实践生活中,却总是忽略了那个前提,误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结果不言而喻,牛头不对马嘴,言不由心。这很大程度上还是存在自我认知偏差,好在是合理范围内的错位。
我观察到,完全用逻辑和理性来处理感情会存在极大风险和不确定性,就像用资产负债表来挑选伴侣,账面是做平了,但实际选择并不是最大优化,结果也并非最佳。这也是我带着理想主义去畅想恋爱时所犯下的错误预估。曾试图用脑中的高级神经去做推理,去做决策,误以为这样就可以实现最优解,是的,我只得到一个符合逻辑的答案,并非我的真实情感需求。
或许这是去年一整年训练自己大脑的结果,用科学,用逻辑,用理性来武装自己,假装自己是个可以设置任何程序的"机器人"。这样的思维训练的确让我在思考方式上有所延伸拓展,但有时也会过于理性而忽略了最本真的自我情感需求。
理性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它也不能提供一套"完美"的方案,它只是一种思考方式和媒介形式。
先前说2018年的关键词是爱,既然如此,那势必就会更多地调动我的感性部分,如果我对你都不感性,我要对谁性感。那么,就暂时地去接受那个"发狂又胡思乱想的自己吧",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自己,你看啊,你恋爱时也会那么小心翼翼,担惊受怕,慌慌张张,语无伦次,你不再有任何资格高谈论阔地嘲笑那些转发恋爱物语的年轻人,在恋爱的情形里,你和凡人没什么区别,同样陷入泥沼之中,无法自拔。
有时读到名人自传,发现那些在外界看来是"神人""伟人"的人,在面对感情时,同样也是一团糟,产生无数的自我怀疑,自我幻想,像个做错事的小孩,惊慌失措,这时,心中有所慰藉,大家都是同类,我们的生物构造如此雷同,无可避免,想到这里,我的心里终于平衡了。
另外,从书里学到一个"以牙还牙"的策略,人们大致会保存和模仿最近后一次和别人相处模式,比如最后一次的问候关心,接吻拥抱,这一次的开头无非是上一次的结尾后续。尽量把所有游戏的头尾巧妙联合起来,有限游戏就变成了无限游戏,首先伤害对方的那个最后也会伤害自己。
也就是在昨晚,在看完书后,我找到了一个在恋爱中的平衡点,这仅仅是一个自我相处的平衡点,甚至和女朋友都并无太大关系,我以前是如此天真地幻想我能做到,在一个半月后,我发现自己做不到,在快速反应和自我反思后,我觉得我还是能做到的,自我调适的进阶又高了一级,心又宽了一些。
【矛盾】
实际上,上午在团队里,发生了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因为阿东在表述上的直接埋怨让我和倩倩都非常"愤怒",虽然这在情感上我非常生气,但这所有的情绪还是被理性控制,至少我没有"臭脸"或者情绪失控。相反,倩倩在一旁,表情,言语,神态,肢体动作都表现出强烈抵触,有着"过激反应"。理性在这个时间点上的掌控则是非常恰当的。我想我之前"幻想"的不回生气应该是这一类由外界变化带来的吧,而非自发情感受挫。
另外,有些自我矛盾是天性,这是由我们人类进化过程自带基因决定的,无法完全改变,要认识到自身生理构造的局限性,才能更加平和地去处理这些复杂矛盾。
你承认它是个死结时,就已经找到了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