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成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牵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名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人格。
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设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当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