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一种行为问题会有多种解决办法,许多问题能在班会和家庭会议上得到最好的解决,孩子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归属感和价值感。那些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孩子的家长要反思一下,你是否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了孩子?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是你来解决问题还是孩子来解决问题?
每一种错误目的造成的行为或者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时,只有抱着鼓励、理解、互相尊重的态度才有效。
寻求过度关注
每个人都需要关注,但过度关注不是对孩子的鼓励。
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在教室里,给他们分派一项能给他们积极关注的任务;在家里,给孩子一项对大人有帮助的任务,比如给孩子一个秒表,你打电话时让孩子替你及时。想想在大人打电话时,孩子时不时喜欢大喊大叫,总想去拿你的手机?一方面是孩子好奇,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孩子感觉你没关注到他了,所以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引起你的关注。让他帮你计时,他在帮你的过程中感受到被关注,被需要。
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情。比如一个大大的满怀的拥抱。
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孩子需要陪伴,但不是一天24小时陪伴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们都各自有自己的生活,家长更要认清这一点,也让孩子明白,我们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特殊时光就是完全属于我们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们可以尽情的陪伴彼此。在学校的话,偶尔陪一个孩子几分钟就足够了。
用会意的一笑让孩子明白你不会被纠缠于此,然后说:“我期待着六点钟的特别时光。”
约定一个无言的信号:把手放在胸口表示“我爱你”,用手捂住耳朵表示等孩子不哼唧了你就会听她说。孩子喜欢边哼唧边说,你要纠正他这种表达方式,那就给孩子提示,我陪在你身边,我愿意听你说,但前提是不能边哼唧边说。
避免给孩子特别的服侍。
给予孩子安慰,表达你对他的信任。并说:“我爱你,我知道你会自己处理好的。”
不要管孩子的行为,要以关切的方式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继续你和孩子的对话。不管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不管孩子。
在大家都愉快的时候,花时间训练孩子,用角色扮演来向孩子演示其他行为方式,比如使用语言而不是哼哼唧唧。
闭上嘴,采取行动。比如,停止哄劝,从沙发里起来,拉住孩子的手,把她带到洗簌间去刷牙。这个过程中不要说教,不要态度恶劣。你不妨试试挠她的胳肢窝,即保持你的态度,又增添了乐趣。
说出你的爱和关怀。我们很多家长都很内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和关怀,总是与孩子产生距离,孩子感受不到爱和关怀,感受到的是唠叨,不耐烦。爱要大声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