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员问到一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分享出来共同讨论。
学员:马老师,我们之前学过,行为目的,每个人做事的背后都有其动机或目的。可有个10岁女孩子,家庭条件并不差,不能说百分百满足她的所有需求,至少没有匮乏过。但是孩子会经常偷拿超市的贴纸、同学的铅笔、零食、甚至父母钱包里十元、二十元的钱!妈妈每次都带她去道歉,并足额赔钱给超市。这是为什么呐?爸爸都打算让妈妈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呐!
从孩子错误行为的四个目的:寻求过度关注、争取权利、报复、自暴自弃来判断,一开始,我觉得这孩子如果对这些偷窃的物品并不缺乏还要偷,不是寻求过度关注就是报复。
后来,学员提供的另一条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这孩子画画、书法比赛都获得过奖,就是数学不太好,老被他妈妈收拾。我认为这孩子偷窃行为就是典型的报复,孩子用行为去触碰道德的边界,其实是出于潜意识里渴望突破权威,向代表强权的妈妈挑战的需要。
这个孩子老被妈妈收拾,觉得自己很弱小,出于习惯性的对妈妈顺从,孩子面对妈妈的指责、批评、打骂无能为力,可是孩子内心是有对抗情绪的,而情绪是一种能量,没有正常渠道释放,就一直被压抑着。可是,孩子偷了超市的东西,当妈妈去给店主道歉赔款,看着不得不低头的妈妈,小姑娘感觉利用别人可以惩罚到妈妈,让妈妈难堪,就获得了报复成功的快感!
学员:那这个妈妈对孩子偷东西应当怎么回应?要是以前的我会狠狠地收拾,现在我反倒不知道该怎么做耶!收拾吧,这样的处理肯定不对!不收是吧,孩子的这种行为确实不好,不能就此放过。好困惑!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个疑问。其实我们想想小朋友与妈妈的矛盾冲突根源在哪里?肯定是因为数学不好,妈妈经常打骂孩子,孩子感受特别不好,亲子关系出了问题。而天天批评、惩罚对于提高孩子数学成绩说明没有一丁点儿帮助,那妈妈是不是要从这个角度考虑一下调整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努力方向转而接纳孩子目前数学成绩不好的现状,想办法提高亲子关系的质量。多肯定、鼓励孩子,给到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亲子关系好了,偷东西的行为自然就会消失。
学员:马老师,我实在没想到,小姑娘用偷窃的方式,报复家长。我曾经也很粗暴的对待过女儿,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好后怕呀!我感谢我的女儿没有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过我。反而有委屈的时候,不告诉我,替我着想,怕我上班回家来回的路上,开车分心出危险。我真的感谢朱老师和您,尤其是若兰老师,引我入门。把我带到了正轨,开启了正常模式!
告诉学员:不必客气,这是你自己的正确决定,其实我们去做一次讲座,两百多号人,为什么你能走进来了,而别人仍然停留在不自知的状态里。
这位学员每次都能在学员群里分享比较经典的案例 ,而且自己做了很多思考。有这样的结果,很欣慰,也很期待,佛度有缘人,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走进智慧父母的学习队伍中来,为什么每次想要孩子变好以前,让他们感觉更糟呢,都是方法不对。
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效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是呈递减状态,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而你陪孩子的时光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