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晚上,朋友请我吃饭,还叫了两个比我们小几岁的年轻朋友。
边吃边聊,朋友提出一个概念——舒适区。提醒大家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尤其是年轻人,不要安于现状,没有警觉性。
其实,这个概念我不是第一次听说,只是没有认真去想过,也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我有哪些行为是躺在“舒适区”里。
朋友这么一说,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直到现在也没消失。
01/什么叫“舒适区”?
舒适,顾名思义是舒服、安逸的意思。
“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也就是说在某一个状态下、某一个环境里,感觉很舒服、很安逸。
举几个例子,比如每天做一些统计类的工作,比较简单,不用思考、不用动脑,工资还不错,朝九晚五,不用加班,老婆孩子热炕头,工作很惬意、生活很安逸。
再比如,每天坚持读书,从不间断,感觉很好,以为很有进步。没有读书计划、不用做笔记、也不写书评。以为每天在读书,样子看起来很努力,其实收获很少,被假象所蒙蔽。
这样的舒适区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失去跳出温水的力气。
02/躺在“舒适区”里的有什么不好?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应该大家都知道。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温水煮青蛙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入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
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舒适区”就像一锅温水,让你舒舒服服的情况下丧失奋起的力气,当你有一天醒悟时也无力挣扎,只能躺在“舒适区”里死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人被“知足常乐”所误导,知足于当下并懂得珍惜,并不是不思进取,只享受当前的快乐,而忘了明天的奋斗。
03/如何走出“舒适区”?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潘谈会》上回顾了自己大学时光,谈及自己如何找到事业的方向。在创办新东方之前,对他人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离开北大,不再混日子,走出了人生的“舒适区”。
俞敏洪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与他在大学时就意识到“舒适区”这个问题密切相关。
俞敏洪说人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往广处走。也就是说一辈子哪怕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是你可以走遍全世界。
第二条,往深处走,可以让一生的泉水不断冒出来,这也是生命成就。
如果你选择第二条路,就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那么,该怎样走出“舒适区”呢?
首先,识别“舒适区”。
舒适区是一种状态、一种环境,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不加留意是很难发觉的,就如温水煮青蛙。
当你发现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后,没有进步,且没有难度,让你很舒服,至少不难受不困难了,那就要小心了,可能处于舒适区了。
识别舒适区,有一定难度,需要敏锐的洞察力。
其次,不惧怕困难,立个目标。
因为这个困难可能就是你走出舒适区的阻碍。
比如,我非常害怕写总结材料,每次写总结,不到最后期限是不会写完。但要到这个岗位就必须写总结,这个工作让我很困难,我意识到这就是我要走出舒适区的阻碍,必须要克服它。
再比如,我读完一本书后不喜欢写读后感,每年读50本书,居然感觉不到收获,这让我意识到自己躺在了读书的舒适区,必须要改变这样的状态,所以从要求自己用一句话总结一本书,到用一段话总结,再到用一篇文章去总结,一步一步的克服困难,走出舒适区。
立个目标,让自己有努力的方向。每年50本书是我的基本目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写十本的书评。
第三,坚定的信念,坚持的力量很重要。
能识别、有行动,但不够坚定,在行动时有些犹豫,在执行时坚持不下去,最终的结局只是快走出舒适区,却仍然逃不出舒适区的魔掌。
不要让温水煮了你这只青蛙,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持续不断的刺激自己,跳出固有思维,跳出舒适区,你才可能变得更加优秀。你也会发现,当你远离舒适区时,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