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人生转入到修道或求悟的人,他们的行为中都透露出一个真理:你占有得越多你就越沉重,你越沉重你就越烦恼越痛苦。
但对于社会中的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那只有彻底地打开身心,在智慧之光的普照中来承担起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这样才会使以前工作中的困惑与不安转而成为解脱之境上的自然操作,这才是一种不为物累的生活方式。
我有一位好友,他是一名青年思想家,他在思想方面很棒,文学素养也好。他字泠然,我们在聊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文言文交流,他经常写诗,最近,他又和我说他特别崇拜的人是范雎。“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仇必报。”他说范雎这样的人生是潇洒的,一心一意,思维敏捷而单纯,逍遥洒脱,是“放下”。
泠然的感悟是深刻的,他透视到了常人难以透视到的人生更深的一个层面。他是对的。
唯到一个自己无法承受的临界点上,你才可能突然悟到你以前的所有的对外占有都是愚蠢的,只有此时,你才能真正地发现追求地位、权力、名望、金钱等都是十分荒唐的。此时,你才能发现你以前是多么的无聊。一种深深的无聊会占据你的所有存在。
此时你会毫不犹豫地放下你以前的一切。——这是那些仍然有强烈的占有欲的人最无法理解的,这些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你会放下国王的宝座,你会放下已经取得的那些财富和名位,因为这些人还没有来到他们自身无法承受的这个临界点,他们没有你的那种深深的无聊感受。
这些人会过来劝阻你,他们说你是傻子,说你这样危险,不理智。但是你知道你在干什么,你非常清楚你此时的行为,只有你知道你此时很清醒——一点儿也没有发疯,因为你此时突然觉悟到幸福是“放下”,智慧是“放下”,解脱是“放下”,都是。
当你发现自己越来越重的时候,你必须马上警觉到,你一定在哪个地方搞错了,你一定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因为,大道至简。
所有的开悟者都发现了一个生命真理:甘愿让所有的人和物来分享自己的人才能获得当下的开悟,什么是天下最幸福、最快乐的人?就是愿意分享自己,让所有人、物都来学习的人。
大部分的人都有错误的认识,就是总认为自己所有的都是有限的。爱、智慧、人生、能量、荣誉等一切都是有限的,将这些东西奉献出来,被别人分享了后自己就再也没有了。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你不了解你自己,你不了解生命,你不了解生命之道。
“将欲敛之,必固张之;将欲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就是这样,你所拥有的任何物品,是越分享越多的,教学相长。
只有你不断地坦然放下,生命境界的全部就会充满你。强行掠夺得不到任何有益的结果,得到的只能是双方的共同损失。生命对每一个事物都是公平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人生的过程不是向外占有的过程,人生的过程是向外给予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不是向外索取的过程,人生的过程是一次次为他人分享的过程。
你放下得越多,你就会越简单;你被他人分享得越多,你就会越简单。你越简单,你就会“几于道矣。”正所谓“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有两种相反的人生:一种是越来越繁重的人生;一种是越来越简单的人生。逐渐繁重的人生是坠落的人生;逐渐简单的人生是升华的人生。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警觉,他会很快发现变繁重的人生后果不堪设想,他会主动地调整他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移到日益轻盈的轨道上来。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在疯狂地向外索取向外占有尽可能多的东西;一种人则努力地向外拋弃向外尽可能地找到更多的人来分享自己。
一心想占有的人,他会找寻很多很多理由来证明自己一无所有,自己必须去占有才能生活;一心想分享的人,他会发现他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可以拿出来供他人分享,他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丰富。
如果你想去占有你的身体,你将会马上失去它,如果你打算随时放弃你的身体,你会拥有你的身体,而且比以前更丰富地拥有它;如果你想去占有你的心灵,你会马上失去它,如果你准备随时放弃你的心灵,你会拥有你的心灵,而且比以前更丰富地拥有它;
如果你准备去占有你的爱,你会马上杀死你的爱,如果你准备随时给予他人爱,你会拥有你的爱,而且比以前更深刻地拥有它。——这是生命的法则,这是人生的奥秘。
来自于《道德经》第三十六章的感悟,部分语句搜索于网络。
传承经典,步道天下。虽千夫指,寡人往矣。
我的微信:nietianya,每天有人生感悟的文字。也有一个收费课程,欢迎热爱国学的你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