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整体情况:小P,35岁三宝妈妈,家庭主妇多年,想要重新开启事业,不知道怎么迈出第一步。
背景分析:
家庭:3个孩子,老大上一年级,老三2岁。丈夫事业忙碌,要求小P照顾家庭为重。
咨询前准备:
家庭主妇的几个特征分析:
向外:做任何事业上的决定,都需要家庭的支持,尤其是老公和父母、公婆,如果他们打击,很有可能造成挫败感,影响事业的推进。
向内:长期与职场隔绝,没有勇气重新回到职场,有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可以自己创业,成为某行业的导师。
咨询过程:
开场:简单给小P介绍咨询的流程,暖场。
前期:问小P有没有想从事的方向,小P:小儿推拿师、催乳师、家庭教育导师。(这里我犯了一个错误,后面会梳理)
问小P创业打算如何开始,小P:没有想法。(这里感受到她过度美化了创业)
中期:直接进行决策平衡单梳理:到底3个职业想从事哪一个?(这里我犯了第二个错误,后面会提到)
小P直接回答:想做家庭教育导师,因为孩子成长需要。
问小P,具体想做哪个领域的家庭教育师? 小P答:帮助0-3岁妈妈的家庭教育师(比较模糊的回答,也能看出她其实对这个行业基本没有了解)
继续引导:做这类家庭教育师需要什么条件? 小P答:不知道,应该是资质。我要去多学学东西。
引导:对于行业情况了解太少,需要多与业内的人进行交流。给予建议:去知乎上搜寻行业相关信息,去在行上进行付费咨询,列出有可能的方向,通过+和-进行排除,并列出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小P:不好意思跟别人交流。(这里感觉到她其实没有太大的工作动机,有足够动机的人,不会给自己找借口)
后期:提问:如果老三今年上学了,你会做什么? 小P答:这个问题问懵了我。我还没做好准备。(没错,她还没有意识到客观情况,就是4年后,她需要面对孩子上学,失去生活重心的情况)
自我评分: 3.3分 (满分5分)
【问题1】逻辑不够清晰:
前期问小P的问题(包括想做什么,要做哪些准备),都是建立在对方迫切需要工作的基础上。聊了40分钟,才发现对方其实想工作的欲望只有20%-30%。未能明确小P的工作动机,是因为经济情况,还是因为个人发展需要。
思考: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做”。
【改进方案1】
如果老三上学了,你一定要工作嘛? 如果不工作会怎样?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继续追问:假如下个月你的孩子上小学,你要开始工作了,你第一步会做什么?
【问题2】未能抓住想要创业的原因:
小P说到想要创业,因为年纪太大,现在就业比较尴尬。这个点没有抓住,有可能她想要创业就是因为逃避就业。而现实生活中,创业比就业的压力要大得多。不应该给小P讲述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创业例子(比如家庭教育导师、绘本店店主等),过于乐观。
思考:想要创业是否因为逃避就业+过度美化创业?
【改进方案2】
比较尖锐的问题,用“我”来提问。
“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想要创业,为何不选择重新就业?如果我想要创业,我需要多少资金、哪些方面的人脉、哪些资源,对此我做过了解嘛?”
“我是否真的想创业? 还是作为不重返职场的一种逃避?”
【问题3】提供决策平衡单:
小P并没有纠结从事哪个方向的职业,因此我在解决一个不存在的问题。
思考:基于上述两个问题,其实小P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怎么做,而在于为什么,让她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工作,有了明确的动机,才可以进一步推进职业选择问题。
咨询结束后,我发给小P几个问题,让她用纸笔写下自己的想法,作为对首次咨询的补充:
1.如果老三上学了,我一定要工作嘛?如果选择工作,我会对生活更加满意吗?如果不工作,我会感到不舒服吗?
2.我不选择重新就业的原因是什么?我想要创业,是否因为想要逃避就业?
小P的反馈表:
让我意外的是,她认为最有用的问题是:
“如果你是一名1-3岁孩子的妈妈,你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人进行求助?她具有哪些能力或者品质?”
也许她认为,自己有了一个潜在的努力方向。
复盘:
家庭主妇由于特殊的身份,停止工作时间较久、和外界接触也减少,很容易因此出现自卑、胆怯的情况。对于她们更本质的是建立起来对工作的信心,明确工作动机。 切忌一上来就问对方,你要做什么,怎么做。
解决了深层次的【为什么】动机问题,再去解决表层【怎么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