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不可多得的速写游记散文
——读黄开才的《澳大利亚纪行》
范国强
那年新年前夕,开才对我说他将去澳大利亚女儿女婿那里过春节,他表示在那里呆的一个月中要写一组散文记载此次澳大利亚之行。我相信他既说得到就做得到,但没想到他竟一鼓作气写了30篇,几乎一天一篇。虽然不能说篇篇珠玑,但整体却文采斑斓。他的勤奋精神和敏捷才思既令我惊讶,更令我感动。
作家梁衡曾将散文的作用归纳为六个方面,依次为:给人以刺激,给人以休闲,给人以信息,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思想,给人以美感。这六种作用也可以理解为散文的六种境界。一般来说,一篇散文只要达到了某一个方面,这篇散文就没有白写。如果同时达到了几个方面,那含金量就相对升高。倘若六个方面都同时达到了的话,就完全可以归于精品之列了。当然散文能够达到这样境界绝非容易,古往今来也并不很多。但一个对自己要求高的散文作者在写散文时却是可以而且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开才的这一组散文,我以为正是在这六个方面的结合上体现了他的追求。
我将开才的这组散文定义为是速写游记散文,当然首先主要是赞叹他写作速度之快,另外则是想说他这些散文颇类似于画画中的速写。稍懂一点绘画艺术的人都知道,速写乃绘画中看似简单却极具功力之事,非大家不可为。有造诣的画家画笔在手,全局在胸,仅三画两笔,山水人物立现纸上,栩栩如生。而开才的这枝笔也不含糊,眼中域外,笔底波澜,仅三言两语,异国风情也尽现文里,惟妙惟肖。
文行无疆,开才的这组散文无异于带着我们去澳大利亚进行了一次快节奏的文化旅游。澳大利亚的三个主要城市墨尔本、堪培拉和悉尼的社会万象和风土人情在他的笔下依次在我们眼前展开,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开才本身是一位熟谙新闻的“新闻官”,又是同仁公认的文章快手,他很善于运用记者的眼光和散文的笔触来表达对陌生国度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记者眼光的敏锐性使他几乎不放过任何获取新鲜信息的机会,无论是坐车、登山、走路,还是购物、聊天、参观,他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仔细体察,了然于心。即使是对同行的同胞,也没有漏掉随时随地采访。几乎是凡事必恭,有闻必录。力求了解越广泛越好,越详尽越好。他在澳大利亚这一个月里,可以说没有一日闲过,运用他的这枝笔向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信息和有益的知识;散文笔触的形象化使他对亲历亲见和采访得来的素材在形诸文字时没有处理成一般性的通讯报道,而是力求将现实和历史、诗情和哲理用散文语言的珍珠穿缀起来,使之既有看头,也有嚼头。开才对那些所必恭之事和必录之闻,看似没有选择,实际上都在心里有所选择,只不过这种选择都不露痕迹罢了,这正是他对采访材料善于剪裁的高明之处。读着这一组散文,我们仿佛跟着他一起在参加异国他乡的活动,一起庆祝澳大利亚的国庆节,一起上街看烟火,一起遛达大洋路,一起品尝墨尔本的中国餐,一起领略沿途的风景,一起登安斯山俯瞰堪培拉,一起参观“奇异的观望”……
“墨尔本有一片一片的居民居住区,也就是我们国内所说的社区。这里的社区没有围墙,没有保安,没有警察,也没见到居委会。据说,也有居委会类似的组织,只有个把人,打电话即可上门服务,平常根本见不到。这里很少有治安案件,很少有小偷入室,也没有邻里纠纷,要保安警察、围墙和居委会干什么?”——《博士山华人购物中心》
“坐在马车上转悠,发现街道上还有许多人性化的设施。如,许多街道道口设置有公共厕所,以解行人之所急。又如,在街道两旁,还有一些供人喝水的水龙头,以解行人之所渴。再如,十字路口上设置了一些按钮,供行人过马路之用,按下按钮出现绿灯,即可让行人顺利通过,也可避免交通事故。”
——《繁华都市过元旦》
“澳大利亚是一个非常注重环境卫生的国家,怎么会有这么多苍蝇呢。原来,这里的苍蝇特别奇特,不带病菌不传染,澳大利亚的人说它是‘绿色苍蝇’,和人能够和平相处。”——《四多与四少》
“墨尔本建市时的建筑,保护开发之好,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我在墨尔本市中心转悠了一整天,没有发现一丁点破坏和拆迁的痕迹。墨尔本政府规定,这里的一砖一木都不能乱动,谁动,就是违法。我看到,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弗林德斯火车站,现在每天承载着十几万人的流量,仍然运转自如。一是说明建造时质量非常之好,二是说明保护利用也非常之好,并没有因为它老了,就该拆迁重修了。”——《历史的雕塑》
不容否认,随着这次“文化旅游”的深入,我们和开才同样感同身受,对地处大洋洲的这块陌生国度充满了好感,对开才在描述中多次流露过的“这里是最适宜于人类居住之地”的表述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共鸣。
文成于思,开才的这组散文在“给读者以思想”方面无疑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例子。诗人余光中说过:散文是作家的身份证。作家的文化品味尤其是思想水平的高低可以从作家的散文中窥见端倪。因此我们又常听人说,有些人是不敢也不愿写散文的,因为散文极容易让作者下意识里露出“皮袍下面的‘小’来”。这组散文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开才不是简单地向我们介绍异域情况,仅仅作一名肤浅的“文字导游”,而是大胆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融入其间,给读者以启迪。我们在阅读这组散文时不难发现,文章虽似“乱花渐欲迷人眼”,实际上整体架构却不乱,娓娓道来,层层递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情、风俗、物价、交通、教育、城建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几乎是对澳大利亚的国情作了一次近乎全方位的考察。开才是一位有心人,他关心着我们的城市,关心着他所从事的事业。虽在异国他乡,却一直没有停顿过对照思考。他在这次近乎全方位考察中的思想火花在文章中随处闪现,许多见解不失睿智的光芒。如为了了解当年墨尔本淘金梦的原始情况,他甚至还下到了两百多米深的井下,并亲自尝试了淘金的乐趣。由墨尔本的疏芬山金矿联想到黄石的铜绿山矿,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在金矿的遗址上沉思,这个已弃之不用的金矿,已经成为最佳的旅游景点,每年有几百万的游客来到这里,回忆淘金的历史,体验淘金的感觉,实现淘金的梦想。而我国许许多多的博物馆应该好好的学一学,好好的开发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历史比这里悠久得多,值得参观的地方也很多,但是游客甚少,是否也可以在现有的博物馆基础上加以延伸,建一个地下采矿坑道,让游人下矿体验,也可以把附近的小镇变成一个回忆历史,展示当年历史风情的小镇,让游人能够参与其中,尽享其乐。”——《淘金梦》
在写完墨尔本的雕塑以后,他紧接着发表感慨:
“由此可见,一个城市在规划和建设之中,不要忘记城市的雕塑,这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历史的必然要求。”——《历史的雕塑》
还有作者在参观堪培拉的国会大厦后的思索:
“站在绿草茵茵的草坪上,我在凝思:这样一个庄严的国会大厦,并没有森严壁垒,而是随时允许市民和游人进入;这样一个严肃的会议,尽可唇枪舌剑,争论高低,各种意见尽可发表;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会议消息绝不封闭,都是现场直播,让人们一目了然并参与讨论。这些,都真正体现了自由民主,体现了公平公正,体现了宽容开放。我想,这样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的繁荣发展,与这些一定有着密切的联系!”——《灯光闪烁》
那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真正是深层次的思考,它对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民主、公平公正和宽容开放的答案实际上都尽在不言中,而这——恰恰是我们最大的差距。
像这些似乎即兴而发的感慨和建议,在这组散文的字里行间几乎随处可见,其价值在我看来都决不是无足轻重的。
文贵有情,开才的这组散文最能感染读者之处是文章中充满的激情和对自己祖国的深情。这组散文如同速写来得如此之快且以文笔流畅优美见工,除了开才擅写“短平快”是他作为训练有素的一名老新闻的强项以外,值得一说的是他心底始终充满着激情和对祖国的深情,有了这“两情”时时的萌动,他才能文思泉涌有如神助。我曾多次和朋友们说到开才,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充满着激情。无论是对生活、对工作还是对写作,他给人的印象始终是激情澎湃,永远不失那份童心。而我们也知道,一个好的散文作者确乎是需要有激情的,不能设想一个心如枯井的人能够写出打动人心的优美文章来。而这次开才是第一次携爱妻跨海去澳大利亚过年,又是与亲爱的女儿女婿在异国团聚,在单位上他又是颇有政绩、官声和人缘的一名领导干部,家庭和和睦睦,事业红红火火,人逢喜事精神爽,他心情之好可想而知,这些对他激情的迸发和散文的创作无疑都有促进和发酵作用。只有心中充满着激情的人写出的散文才能具有美感,也只有美感的散文才能激发读者对追求美的激情。纵览开才的这一组散文,充满着激情的文字可以说比比皆是,比如《悉尼的夜景》中有这样的描绘:
“与悉尼歌剧院交相辉映、黑白对比的另一处景点,就是悉尼港大桥了。歌剧院与海港大桥恰是一对热恋的情侣,大桥是英俊挺拔的帅哥,剧院则是温柔可人的美眉。”
“要想领略悉尼的美景,还是要登上悉尼塔。悉尼塔高293米,登上塔顶,悉尼美景尽收眼底。如果是白天的话,朝北看,悉尼港一览无余;朝东看,浩瀚的太平洋碧波万顷,令人心旷神怡。向南望,植物湾绚丽的风光尽收眼底;往西瞧,悉尼西面以及几十公里以外的蓝天白云向你招手。清晨,你用着早餐,看早霞从歌剧院冉冉升起;傍晚,你品尝美酒咖啡,目送落日余晖迎来万家灯火。”
还有《墨尔本的母亲河》中的感慨:
“走进国王桥,就象进入了历史的隧道,这里有一条长达几百米的用玻璃制成的‘世界墙'。墙上记载了澳大利亚的历史,记载了世界各国的历史。我站在记载中国历史的墙上,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真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国度,一座墙,把世界的历史都包容进去了。”
……
开才还有最感人的一点就是对自己祖国的深情,他身在异国他乡,虽然亲身感受到异国的美好,时时牵挂的却总是自己的祖国。在这组散文中,他在谈所见所闻时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祖国的地方太多了:
“我环顾四周,到处都是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肤色,熟悉的乡音。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国力强大了,中国人富裕了,也要到世界各地走一走游一游了。”——《世界奇观》
“为什么中国人成批成批的远离中国,奔赴世界各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得出不同的答案:有的是为了过上优越的生活,为了移民而来;有的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来;有的则是为了下一代而来。但是,不管他们带着何种目的而来,他们的根在中国,中国情结是永远不能忘怀的。”
——《新年前夜》
“置身于琳琅满目的购物世界,我心头涌起一种自豪的感觉,中国真是强大了,中国人真是自豪了,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咱们的中国人,都有中国货。中国已走向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博士山华人购物中心》
“漫步在唐人街,我又看到一幅以德信街为题的嵌名联:
德业维新万国衣冠行大道,
信孚卓著中华文明冠全球;
我想,这幅对联的内容,以及前面所说四大标志,不正是唐人街中华文化、中华品质、中华精神的生动写照吗?
此情此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感到自豪和骄傲的!”——《四海一家》
“中国大使馆宏伟气派,建筑风格就像天安门。据说,此馆1976年建成,花了澳币2亿元。30多年过去了,一点都不落后。中国大使馆的门楼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情不自禁地在大使馆门前照相留影,中国人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一座空城》
…………
这很自然地使我想起张明敏的那首《我的中国心》的歌:“即使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开才的这颗激情澎湃的中国心,在异国他乡里显现出赤诚,在他的散文里得到了验证。
由于是急就章,开才的这组散文还来不及多打磨,难免存在良莠不齐和少数篇章深度不够的问题。另外,有些篇章的散文味还不浓,个别段落和语句还有待斟酌。但作为不可多得的一组速写游记散文,它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我衷心地祝贺开才这组散文早日结集问世,并殷切地期望他今后多出更高境界的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