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伏牛山下有个农民叫吴成,夫妻俩养了两个儿子,种着四亩地。有一年,老天爷来了个起秋旱,庄稼颗粒不收。第二年春天,村里许多比吴成土地多的户都断了粮,而他家却照样喝着小米粥,一点也不受饿,并且还拿出一些陈谷子去接济那些没有办法的乡邻,使全村人都顺利地度过了春荒。村里人问他有什么诀窍,他笑了笑,说:“勤和俭。”村里人为了感谢他的帮助,把这两个字制成匾,挂在他屋里。
原来,吴成不分春夏秋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起粪筐拾粪,把那几亩地种得肥得溜油。他夏天不怕热,别人锄一遍草,他锄三遍;冬天不怕冷,别人都围着火炉扯闲话,他不是上山打柴,就是挖石头垒地边。收庄稼时,他总是把地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老婆做饭从不让抛撒一粒米,并且忙时吃稠,闲时吃稀,每年都要种点谷子;当年吃不完,就用大缸埋起来。
过了十几年,吴成老了,临死时候对两个儿子说:“你们要想不受饿,就照匾上这两个字办。”吴成死后不久,老婆也去世了。
又过了几年,弟兄俩都娶了亲。谁知妯娌俩合不来,三天两头穷拌嘴。弟兄俩没办法,只好请来南庄二舅分了家。财产分完后,弟兄俩为那块匾争执起来。他二舅没办法,为了公平合理,借来一把锯,从中一分两半,弟兄俩一人分一块。
老大分得一个“勤”字,他就恭恭敬敬地把它挂在堂屋里。每天起早贪黑,又开了二亩荒地,打了不少粮食。可是他女人不会过日子,今天拿粮食换花生,明天用粮食换豆腐,再不然就换那火烧夹卤内。孩子们吃馍咬两口就扔掉,弄得他家的孩子一出屋门,后面的鸡、狗就跟了一大群,等着吃馍疙瘩哩。年年新粮下来,陈粮吃光,连个粮食籽儿也不剩。
这一年又遇上了起秋旱,庄稼苗都焦到地里了。老大一家凑合着过了年关,粮食越吃越少,等开春大忙时节,干脆断了顿儿。几个孩子都哭着叫“肚子饿”,他自己也饿得腰里拧绳。这时,他抬头看见那个“勤”字,心想:老头子原来是欺骗人的,我勤得不能再勤了,如今还是落个一家大小饿肚皮。他越想越生气,就一把扯下字匾,“啪”一下把它摔了个粉碎。谁知木板一碎,从里面飞出一张纸来。老大捡起来一看,上面写着:“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碗,光盛盛不满!”
老大想:老二分了个“俭”字,粮食肯定吃不完,我去借点米来。老二哩,也把“俭”字当神敬,光知道省吃俭用,两口子把“勤”字忘在脑后,地里草长得比庄稼还多,尽管两口子抠的怪紧,这天也断了粮。正当老大来东院时,老二刚刚摔了“俭”字匾,里面也有一张纸,上边写着:“只俭不勤,坐食山空饿死人,一定要受贫!”
原来吴成生怕子孙们只顾这头忘了那头,就悄悄写了两张纸条嵌进匾里,谁知弟兄俩把它一分两半,各人弄了个一头沉。这时,弟兄俩把两张纸条对在一起,这才醒悟过来。村里人听说吴家弟兄没粮吃了,都来周济他们。
从此以后,每年春节贴对联时,村上的人都把“勤俭持家”四字贴在门楣上,以此告诫子孙。